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152章 东宫司议郎

第152章 东宫司议郎(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人在高三,从成文曲星开始 误成敌国驸马,带着公主杀穿天下! 从明星助理开始的文娱教父 斗罗绝世:空想家,武魂心灵巨龙 诸天:我有一个主神碎片 全职法师:从天生共系开始 从替补选手,到UFC冠军! 雪后初晴 渣夫哭求复婚,太太携崽二婚

第152章 东宫司议郎

不仅將名单的合理性阐述得淋漓尽致,更隱隱站在了为国家储备人才的高度,让那些试图以“逾越程序”、“任用私人”攻訐的人一时语塞。

李世民端坐御座之上,面色沉静如水,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他听著长子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心中亦是波澜微起。

高明这番言论,已非简单的辩驳,而是有了储君乃至帝王审视人才的格局。

殿內眾臣神色各异。

长孙无忌捻须不语,眼神复杂。

房玄龄微微頷首,似有讚许。

而崔仁师等人,脸色则愈发难看。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侍御史崔仁师终究忍不住,出列躬身。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固然有理。然则,地方官吏考绩黜陟,自有朝廷法度与吏部职司。”

“太子殿下虽有协理之权,然如此大规模举荐署理,是否……是否仍觉稍有急切?恐开幸进之门,坏朝廷选官之制啊!”

他不敢直接否定太子的眼光,只能再次祭出“法度”的大旗。

李承乾尚未开口,御座上的李世民却忽然动了。

他抬起手,轻轻一挥,打断了崔仁师还想继续的话头。

声音不高,却带著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瞬间传遍整个两仪殿。

“太子所奏,有功人员名单,就按照太子的呈报办理,不必再议了。”

一语定乾坤!

殿內顿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崔仁师张了张嘴,最终化为一声无奈的嘆息。

悻悻退回了座位。

李世民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李承乾身上,淡淡道:“山东之行,你做得不错。这些人,既然是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功於国,有益於民,那便用之。”

“非常之事,当有非常之举。”

“儿臣,谢父皇信任!”李承乾深深一揖,心中一块巨石落地。

他知道,这不只是一份名单的通过,更是父皇对他此番山东之行的最终肯定。

“好了,”

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打破了凝重的气氛。

“此事已毕,莫要扰了酒兴。接著奏乐,接著舞!”

夜宴的气氛在太子李承乾那番引经据典、鏗鏘有力的陈词后,变得微妙而凝重。

丝竹之声虽未停歇,舞姬的彩袖依旧翻飞,但席间眾人的心思早已不在眼前的歌舞昇平之上。

一道道目光,或明或暗,皆聚焦於御座之下的太子,以及龙椅上那位神色难测的帝王。

李世民凝视著下方的儿子,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复杂的情绪。

有审视,有探究,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魏王李泰坐在席间,面上维持著得体甚至带著几分憨厚笑容,仿佛也为兄长的功绩感到高兴。

然而宽大袖袍之下,那双养尊处优的手却死死攥紧了。

他心中翻涌的火焰几乎要烧穿那层偽装的皮囊。

就在这暗流涌动之际,席间一位身著浅緋官袍的官员略显迟疑地站了起来。

此人乃秘书丞徐孝德,官居从五品上,虽非显赫,却也是清要之职。

他能列席此等盛宴,靠的並非显赫家世,而是自身勤勉与些许文名。

此刻他出列,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徐孝德走到御前空地,躬身行礼,姿態恭谨而不失风骨,声音清朗温润。

“陛下,臣秘书丞徐孝德,冒昧陈情,伏请圣听。”

李世民目光转来,带著一丝询问。

“徐卿有何事奏?”

徐孝德再拜,神色恳切而庄重。

“臣非为奏事,实乃感佩於心,不吐不快。近日拜读太子殿下於山东所颁《劝学令》,又闻殿下激励士子之诗句,五內震撼,如闻黄钟大吕,振聋发聵!”

他微微抬头,目光扫过御座下的李承乾,带著毫不掩饰的敬仰,隨即又恭敬地转向皇帝。

“陛下!昔年文王访贤於渭水,光武投戈讲艺,皆千古美谈。然臣观太子殿下山东之行,賑灾安民乃其一,大兴文教、激励寒俊,其功更在社稷长远!”

他语速平稳,引经据典却毫不晦涩。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太子殿下深得古圣之心!於灾荒甫定、百废待兴之际,不忘兴庠序、劝进学,此非止一时之善政,实乃为大唐植万世之根基!”

“臣闻殿下令下,山东州县学风为之一振,寒门士子奔走相告,如久旱逢甘霖。”

“此景此情,令臣想起高祖太武皇帝当年肇基帝业、雅重儒术,陛下亦圣謨承统、弘开科举,拔擢寒微。”

“太子殿下今日所为,正是承继列祖与陛下之宏愿,且更进一步,將圣人之化,直接播撒於乡野阡陌之间!”

这一番话,引经据典,层层递进,將太子之举拔高到继承祖志、利国利民、关乎国运的高度,马屁拍得滴水不漏。

既彰显了自身学识,又將对太子的讚誉融於对朝廷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对皇帝圣明的歌颂之中。

听得席间不少寒门或中等出身官员暗自点头,心生共鸣。

李世民静静听著,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直到徐孝德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徐卿之心,朕知之。”

他目光转向李承乾。

“太子,此诗言语质朴,然意蕴深远,励志之心,跃然纸上。不知此诗,太子从何而得?”

剎那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李承乾身上。

这首诗的风格与此世流行的綺丽诗风大相逕庭,其来源引人好奇。

是太子本人所作?

李承乾起身,应对从容。

“回父皇,此诗乃儿臣机缘巧合下偶得,感其劝学之诚,遂录之以励山东士子。未曾想竟能流传开来,得徐著作如此谬讚,儿臣愧不敢当。”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將“机缘巧合”四字轻轻带过,既未承认是自己所作,也未透露任何可能指向李逸尘的信息。

李世民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追问。

他深知这儿子身上藏著秘密,但此刻並非深究的时候。

他更在意的,是“劝学”背后所代表的政策导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误成敌国驸马,带着公主杀穿天下! 全职法师:从天生共系开始 斗罗绝世:空想家,武魂心灵巨龙 雪后初晴 人在高三,从成文曲星开始 从替补选手,到UFC冠军! 领主:从基建海寇窝点开始 末世大洪水,太监逆袭系统什么鬼 诸天:我有一个主神碎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