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朕,爱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了!(2/2)
朱棣沉默了,想想也是,这是朱允炆对付自己的最佳时机。
权谋的最高境界就是开会!
顿了顿,徐牧继续道:“藩王来京,陛下令户部、兵部,收回各藩王在封地的护卫兵权,只留少量侍从,再让地方官核查藩王庄田,凡非法强占者,一律归还百姓,他们离了封地,没了兵权与私田,便再难像从前那般在地方瞎搞,只能受朝廷管束。“
蹇义闻言,眼中一亮:“此计甚妙!宗室留京,既便於朝廷监管,又能削弱他们在地方的势力,一举两得。”
顿了顿,徐牧继续道:“宗室到了京城,陛下就拖著,拖著他们不准走,这藩王的庄田也不好自己打理,就只能让陛下安排户部的人来打理了!”
夏原吉两眼放光的看著徐牧。
这些宗室手里头的田,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户部要爽了!
朱棣点点头:“倒也不错,那第三步?”
徐牧点头,转向第三步:“待宗室留京稳住后,再推动三项改制,彻底规范宗藩制度。”
“其一,推行封而不藩。”
他伸出一根手指,“往后宗室子弟,只授荣誉封號,如亲王、郡王、镇国將军等,却不再分封封地与实权。封號仅代表身份尊贵,不掌地方民政、军政,更不许干预地方政务,如此一来,宗室再无机会形成地方势力,自然无法威胁皇权,中央集权也能稳固。”
夏原吉立刻附和:“封而不藩可断宗室坐大之根!从前藩王在封地宛如土皇帝,如今没了封地实权,便成了富贵閒人,对国库的威胁也能大减。“
说到这里,夏原吉还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朱棣。
宗室做大,说的就是你朱老师。
“其二,实行降等袭爵。”
徐牧伸出第二根手指,“按如今制度,亲王嫡子袭亲王爵,其余子嗣封郡王,代代如此,高级爵位只会越来越多。可改为每代降一等袭爵:亲王嫡子袭郡王,郡王嫡子袭镇国將军,以此类推,直至降至百姓!”
“如此一来,高级爵位会逐年减少,宗室俸禄开支也能稳步缩减,臣估算,按此制度,百年后宗室级爵位或能减少七成,国库压可大缓解。”
朱棣捻著鬍鬚,心中暗算:降等袭爵既不剥夺宗室子孙的身份,又能控制爵位数量,確实比一刀切更稳妥,也更易让宗室接受。
他基本上被徐牧给说服了。
老朱对他的儿子们亲,朱棣未必对他的兄弟们亲。
至於朱棣的子孙后代,跟其他的见都么见过的兄弟们,那就更是没有什么亲情可言了。
老朱的祖制摆在这里,如果朱棣坚持给钱养猪,后续子孙自然会坚持。
但是,如果,朱棣开始不给钱养猪了,他的后世子孙吃饱了撑得才会从国库里面拿钱出来养这群见都没见过的兄弟姐妹。
“其三,严定宗室规条』,加强考核惩处。”
徐牧伸出第三根手指,“可由礼部、宗人府共同制定《宗室行为规范》,明確宗室不得强占民、不得勒索商户、不得干预司法、不得私结交官员。”
“同时设立宗室考核,每年由宗人府核查宗室言行,若有违反规条者,视情节轻重惩处:轻者罚俸,重者削爵,情节恶劣如勾结外人、图谋不轨者,直接圈禁於宗人府高墙之內,永不得出。如此严苛约束,宗室子弟便不敢轻易违法乱纪,地方秩序与朝廷稳定也能得以维护。”
朱棣听完,眼中已没了先前的焦虑,取而代之的是决断:“此三步之策,既顾念亲情,又能化解危机,甚合朕意!”
略微一顿,他继续道:“只是,这般改制,会不会引来宗室不满?“
“陛下放心。”
徐牧躬身道,“第一步召宗亲入京用亲情铺垫,第二步留京安居用赏赐安抚,第三步三项改制则循序渐进,先从新封宗室开始推行,老宗室仍按旧制过渡,待数年后新制深入人心,再逐步统一。如此温水煮青蛙,宗室纵有不满,也掀不起大浪。”
反正这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要完成的事情,是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时间。
慢慢来!
今年是1400年,提前两年结束了靖难,朱老四还有二十四年的寿命。
二十多年的寿命,足够让朱棣完成很多事情了。
朱棣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忽然间开口道:“可若只是让他们在南京当富贵閒人,日子久了,怕是又会生出新的事端,总不能让朱家子孙代代靠著俸禄混日子。”
徐牧早有准备,闻言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宗室若长期无所事事,即便无实权,也可能因閒生非,或耽於享乐、挥霍无度,或暗中抱怨、滋生不满。”
顿了顿,徐牧继续道:“臣以为,要彻底化解宗藩之患,还需补上关键一环,让宗室子孙有事儿干,逐步推行宗室出仕,自谋生计之策。”
“哦?宗室出仕?”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太祖爷曾定下宗室不得入仕、不得经商』的规矩,若打破此制,会不会引来非议?”
三人互看一眼。
又是祖制。
你朱老四已经违反多少次祖制了?
“陛下,时移世易,规矩也当因时而变。”
徐牧从容回道,“太祖爷定此规矩,是怕宗室入仕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可如今咱们已推行封而不藩』,宗室无实权、无封地,再让他们依规入仕,既能让他们为国效力,又能避免閒居生事,只需定好入仕之规,便可两全。”
他顿了顿,详细解释:“所谓宗室出仕』,並非让他们直接担任要职,而是从基层做起:无爵的宗室子弟,可与寒学子一同参加科举,凭真才实学考取功名!”
“若不愿科举,也可通过考核进入六部、都察院当小吏,从文书、案牘等杂职做起,积累经验后再酌情升迁。“
“且需明確规定,宗室入仕后,与普通官员一视同仁,考核、奖惩、俸禄皆按制度执行,不得因皇室身份特殊对待,如此既能让有能力的宗室发挥所长,也能堵住徇私舞弊的非议。”
当然,这主要针对的也是一些庶出。
嫡出还是继承王位的。
庶出的就得从基层开始干。
优待,这是不存在的。
夏原吉立刻补充:“臣支持此策!若宗室能入仕,不仅能减少俸禄开支,还能为朝堂补充人才。比如那些精通算学、农学的宗室子弟,若能进入户部、工部任职,说不定能为国家財政、民生建设出一份力,总比閒居度日、消耗国库强。“
“除了出仕,自谋生计也需逐步推。”
徐牧接著道,“对不愿入仕的宗室子弟,朝廷可放宽限制,允许他们经商、务农、行医,比如鼓励他们开垦荒地,所获收成可减免部分赋税;允许他们开设商铺,只要依规纳税,便不予干涉。“
“此外,朝廷还可设立宗室生计局,为他们提供种子、农具、经营指导,帮助他们足。如此一来,宗室子弟既能靠自己的双手谋生,不再完全依赖俸禄,也能为社会经济添砖加瓦,从朝廷包袱真正变为可用之力。”
徐牧的潜台词,朱棣算是听懂了。
到了这一步,狗屁的宗室弟子,就是大明普通的老百姓。
这样也好,不用担心他们吸血大明了。
改变大明,朱棣是有这个魄力的。
他要的不是自己这一代,而是未来百年,两百年。
蹇义闻言,连连点头:“此策甚妥!从前宗室只能靠俸禄过活,多有因俸禄不足而贪腐者;如今让他们自谋生计,既能减少对国库的依赖,又能让他们体会民间疾苦,日后即便入仕或承袭爵位,也更能体谅百姓,不至於像从前那般鱼肉乡里。”
朱棣静静听著,心中渐渐有了决断。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远处的紫金山,语气带著几分感慨:“太祖爷当年让宗室衣食无忧,是怕子孙受苦;可他没料到,无忧也能变成无志,反倒成了大明的拖累。”
顿了顿,他继续道:“这祖制,违背了也好,“出仕』“谋生',既顾念了朱家血脉,又让他们能为国效力、自食其力,比单纯的养著强百倍!”
他转身看向三,光坚定:“就按你说的办!”
徐牧笑了笑:“陛下,可是要下旨各地藩王入京?”
朱棣笑了:“不错,该是让藩王入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