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才!(2/2)
朱高炽也是滔滔不绝:“此外便是民生。北平冬季冷,贫民过冬向来是难题,他知道北平冬天冷,秋收刚结束,就让里正统计贫民的数量,从府库调了旧衣和粮食,提前给发下去了。往年总有些贫民挨不过冬天,今年到现在,还没听说有冻饿出事的。”
“还有府城军民杂处,常因些小事闹纠纷,之前动不动就闹到府衙。徐世叔在城南、城西设了两个便民调解点,请了些熟悉本地情况的老吏和乡绅坐镇,邻里吵架、军民爭地,先去调解点说和。这两个月,府衙的民事案子少了近三成,百姓都念著他的好。”
“哦?”
朱棣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他在北平府也是呆惯了的,知道北平府的诸多问题,只是想不到徐牧的能力竟然这么强。
朱高炽继续道:“此外便是兴修水利、推广农桑这些事,北平的庄稼,年年都得看天吃饭,今年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永定河的旧渠淤塞多年,之前几次修,要么没清淤就筑堤,要么筑了堤没多久就衝垮了。”
“徐世叔来了之后定了『先清淤、再修渠、后筑堤』的法子,先组织人把旧渠里的泥挖乾净,再顺著农田修支渠,最后只在河堤的弯道和窄处加固。上个月下了场大雨,加固的河堤一点事都没有,周边的农田还灌上了水。”
“他还用黏土混著稻草筑堤,说这是《考工记》里『草木固土』的法子,儿臣去看过,那堤比纯黏土筑的结实多了。还有农桑,他从山东调了些早熟的粟种,在官田试种,比本地的粟种早成熟十几天,还能避开秋季的霜冻,產量也高了一成多。现在不少农民都来府衙问,明年能不能也种这种粟。”
“耕作上,他教农民把犁鏵磨得更锋利,还在犁柄上加了横杆,深耕土地时省了不少力。又让大家种粟之后种豆子,说豆子能养地,明年再种粟,收成会更好。桑蚕方面,他教蚕农剪桑枝,把老枝、病枝剪掉,新枝长得又快又壮;还让大家把蚕室的墙用稻草和泥加厚,冬天烧点炭火保温,今年的养蚕期比去年多了一个月,蚕丝也多收了不少。”
朱棣静静听著,眼睛都是忍不住睁大了
他原以为徐牧只是个稳妥无野心的文臣,却没想到他在民政与农桑上竟有这般能耐。
这个傢伙若是用来治国……
治国还是有点远了。
但是,如果能来协助治理北平府,如果等到自己將来打仗,他是不是能够给自己製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这傢伙,既得了民心,又没惹出麻烦,这般人才,正是他日后起兵、乃至登基后所需要的。
“看来,孤倒是没看错人。”朱棣拿起案上的茶盏,浅啜一口:“徐牧这才上任才三月有余,便把北平府的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后若有重用,想必也能担起重任。”
朱高炽躬身道:“父亲英明。徐世叔不仅有能耐,还懂分寸,从不越权,张昺知府对他已少了不少戒备。儿臣觉得,若日后府衙有大事,徐世叔定能成为父亲的得力帮手。”
朱棣微微点头,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已有了盘算。徐牧的才干,他已看在眼里;徐牧的立场,也在渐渐向他倾斜。
假以时日,这人或许真能成为他麾下不可或缺的民政能臣,为他稳固北平后方,甚至在日后的大业中,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