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不是倭寇?(1/2)
李阿公的侄子阿明红著眼圈说:
“那些人戴著红帽子,说话听不懂,不像倭寇,船身上还有个『十字架』標记!”
木华黎蹲下来,捡起一块船板碎片,上面有个陌生的刻印,不是倭寇常用的“八幡大菩萨”,倒像是西洋人的標记。
“这不是倭寇。”他把碎片递给王二麻子,“上次在泉州见过荷兰商船,船身上就有类似的標记,只是没这么大。”
王二麻子心里一紧:“难道是南洋商人里混了假的?”
他立刻让人去泉州码头盯著荷兰商船,自己则带著渔民们回忆细节,海盗抢东西时,曾喊过“刘大人让我们来的”,
刘大人?
王二麻子立刻想起之前被处置的刘大人,还有他那个在泉州互市记帐的侄子刘谦。
与此同时,应天城的民议会堂里,张皓月正和陈先生、胡大人整理旧朝典章。
胡大人戴著老镜,手里拿著《大明律》,在“市舶司”条款上画著圈:“元首,旧朝的互市规矩虽严,但有『验船』『报税』的流程,咱们可以借鑑,防止商人偷税漏税。”
陈先生也补充:“泉州那边传来消息,互市第一个月就赚了两百两银子,百姓们把多余的钱都存到了民贷局,想明年造更大的船。”
张皓月笑著点头,刚要说话,赵康从北方赶来,手里拿著一封截获的书信:“元首,不好了!北方韃靼残部有异动,还截获了这封信,是写给泉州一个叫刘谦的人的,说『南洋乱,北地动,助大人復旧业』。”
胡大人听到“刘谦”两个字,手突然顿了,刘谦是他的门生,也是前刘大人的侄子,之前胡大人还推荐他去泉州帮忙记帐,没想到他会和韃靼勾结。
胡大人的脸色瞬间变了,手指捏著书页,指节泛白:“元首,这刘谦……是我的门生,我去泉州时见过他,他当时说想为新大明做事,没想到……”
张皓月看出胡大人的挣扎,递给她一杯茶水:“胡大人,你不用急著辩解。新大明的规矩,看的是做事,不是出身。你要是知道什么,不妨说说。”
胡大人喝了口茶水,定了定神:“刘谦一直觉得旧朝好,之前刘大人被处置,他就私下跟我说过『新大明没皇帝,长不了』。我当时骂了他,以为他改了,没想到他还在搞事!”
他突然站起来,“元首,我请命去泉州,我要亲自问问他,为什么要毁了百姓的好日子!”
张皓月点点头:“好,你跟赵康一起去,路上注意安全。泉州那边,我已经让王二麻子和木华黎盯著刘谦了。”
泉州码头,刘谦正假装帮南洋商人记帐,实则偷偷把互市仓库的位置画在纸上,递给一个戴红帽子的荷兰商人:“今晚三更,仓库里有刚到的江西瓷器,咱们抢了就走,韃靼那边会配合在北方动手,让新大明顾此失彼。”
荷兰商人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刘大人放心,我们的船快,抢了就回吕宋,新大明的人追不上。”
可他们没注意,不远处的鱼摊后,李阿公正竖著耳朵听,他早上来卖鱼乾,见刘谦跟红帽子商人鬼鬼祟祟,就躲在后面,把他们的话记了下来。
等刘谦和商人走后,李阿公赶紧跑去找王二麻子:“王大人!刘谦跟红帽子商人勾结,今晚要抢仓库!还说韃靼会在北方动手!”
王二麻子立刻召集渔民和士兵,商量对策:“木兄,你带士兵去仓库周围埋伏,把灯笼都灭了,等他们来;我让渔民们驾船在海上围堵,防止他们跑;李阿公,你带几个老渔民去烽火台,一有动静就点火,让周边渔村来支援。”
夜幕降临,泉州港静得只剩下海浪声。
仓库周围的士兵都躲在木箱后,手里握著长矛;渔民们驾著小船,在海上排成圈,船桨轻轻划水,没半点声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