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势,一切顺利(2/2)
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不仅有农民,工匠,还有不少前明的士兵和小吏,甚至连一些原本效忠於藩王的谋士,也跑来投奔张皓月。
“元首,这是从蜀王宫里搜出来的帐本。“赵康派人送来一箱帐册,里面详细记录了蜀王如何勾结盐商,把盐价抬到二十文一斤,每年私吞盐税数十万两。
张皓月把帐册公之於眾,百姓们怒不可遏,衝进空荡荡的蜀王府,把里面的金银財宝全部分了,连蜀王珍藏的夜壶都被人砸了个粉碎。
就在张皓月在江南势如破竹时,北平却发生了变故。
朱棣在滁州大败后,退守北平,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粮草短缺,士兵譁变,连姚广孝都劝他暂避锋芒。
可朱棣不甘心,他看著地图上被张皓月染红的江南,眼里冒出疯狂的光。
“本王还有一张牌。“他对姚广孝说,“去,把那个人请来。“
姚广孝脸色一变:“王爷,万万不可!那可是个煞星!“
“煞星?“朱棣冷笑,“现在只有煞星能对付张皓月那反贼!“
三日后,一个穿著黑袍的人走进了北平城。
没人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一到,北平城里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张皓月是白莲教余孽,要毁了孔孟之道,让天下人都沦为蛮夷。
这说法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很快就传到了江南。
一些原本支持新大明的儒生开始动摇,甚至有人在学堂里偷偷讲授君君臣臣的老调调。
“元首,不好了!“王二麻子急匆匆地跑进府衙,“外面都在说咱们是邪教,好些读书人都在门口抗议呢!“
张皓月正在看新学堂的课本,闻言皱起眉头:“邪教?这是谁传出来的?“
他走到门口,果然看见一群穿著长衫的儒生举著捍卫圣道的牌子,在府衙前静坐。
为首的是个白鬍子老头,看见张皓月就喊道:“张元首!你必须焚毁那些异端邪说,恢復科举,否则我等就死在这里!“
张皓月认得他,是前明的翰林院编修,名叫钱谦益,当初还写过文章骂朱棣是反贼,没想到现在却跳出来反对新大明。
“钱先生。“张皓月走上前,“你说我的课本是异端邪说,可里面讲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是孟子说的吗?“
钱谦益被问得一噎,隨即强辩道:“孟子之言,岂能由你这反贼曲解!“
“曲解?“张皓月笑了,“那我倒想问问钱先生,你当年在应天府,为了討好朱允炆,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周布政使做小妾,这也是孔孟之道教你的?“
钱谦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周围的百姓也议论起来。
原来这老头看著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
“把他的丑事写出来,贴在城门口。“张皓月对赵康说,然后转向那些儒生,
“你们想读书,可以!新大明的学堂欢迎所有人,但读的不能是愚弄百姓的八股文,得是能让你们明白事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真学问!“
他指著远处正在修建的新学堂:“那里不仅教识字算数,还教耕种织布,教冶铁炼钢。你们要是愿意,也可以去当先生,看看是不是比你们那些之乎者也有用!“
儒生们面面相覷,有几个年轻的已经动摇了。
钱谦益见势不妙,还想再喊,却被愤怒的百姓围住,唾沫星子差点把他淹死。
解决了儒生的麻烦,张皓月却知道,这只是开始。
朱棣搬出孔孟之道这张牌,说明他已经无计可施,只能用这种手段来动摇人心。
“看来,该跟朱棣做个了断了。“张皓月望著北方,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他让人给寧王朱权送去一封信,信里说:“朱棣不灭,藩王难安。不如联手,共討此獠,事后北地归民,南地归民,天下再无王爷。“
朱权看著信,犹豫了很久。
他既想除掉朱棣,又怕张皓月事后对自己下手。
最后,还是姚广孝派来的密使让他下了决心,密使说,朱棣已经许诺,灭了张皓月后,让他永镇北疆,世袭罔替。
“张皓月小儿,也想离间本王和燕王?“朱权把信扔在地上,“传我命令,朵顏三卫准备,隨本王討伐张皓月!“
他不知道的是,这封密信,还有他给朱棣的回信,都被木华黎安插在寧王府的人截获了,很快就送到了张皓月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