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我的科举画风不一样(1/2)
当~
当~
当~
隨著三声沉厚而祥和的钟声响起。
音盪蔓延过整个考场,如一缕缕清风般抚平了一眾考生心中激动的涟漪与忐忑。
杨安已经是第四次坐在院试的考场上。
这钟声他也听了四次。
他知晓这钟名为“夫子钟”,相传是两千年前一位法相境强者炼製的法器,敲响后有著稳定心神、开智、开悟等功效。
当然了。
如此神器肯定不能隨便动用。
现在敲响的乃是仿品。
不过也有著些许稳定心神的功效。
可惜接连四次坐在这考场上,唯手熟尔的杨安早对这钟声的效果麻木了。
他静坐著。
等巡考官带著几人將卷子发下。
科举院试分为四项。
文史经典、算术、诗词以及文章。
每一项都有一张独立的卷面,附在卷面下的四张白纸用来答题。
卷子入手。
杨安还是忍不住感嘆,官家用纸確实不错,入手柔软且厚实,比他自家所用好上太多。
杨安保持著良好的习惯。
拿到卷子后,不像其他考生拿到考卷就埋著头研墨、抓紧时间做题,耐心先將四张卷子全部粗略翻看了一遍,確认印刷没有遗漏之处后,才在指定位置写上自己的姓名。
研好墨汁。
狼毫蘸上墨水。
杨安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始答题。
首先是文史经典题。
杨安十岁便考上童生,之后虽八年未中,但那些文学经典一日未曾放下。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
考卷上的题目於他而言几乎无需思考,看完题目,答案便像条件反射般从笔下流出,化成一行行工整的字跡落在卷面。
无论是背诵、解释还是延伸,都精准无误。
对杨安来说。
文史这一项半点难度都没有。
不过一个时辰。
第一张有关文史的考卷,他便已一气呵成地答完。
看著卷面工整的字跡。
杨安轻轻吹了吹上面的墨跡,而后將其平铺在左边的长板上晾著。
冬日气温低大家都穿著服。
但今日日头不错,空气中乾冷乾冷的,阳光晒著,墨跡用不了多久便能晾乾。
便晾晒这第一张考卷。
杨安拿出第二张考卷,准备答题。
第二张考卷上的题目。
不过是小学六年级的加减乘除,杨安虽把高中以上的理科知识大多还给了老师,但做这种小学数学题还是手到擒来。
甚至比刚才答文史题还要快。
还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第二张卷子就已答到最后一题。看著这道首关大题,杨安读完后笑又笑,好难的题目。
居然是鸡兔同笼!
他了半分钟列了个方程组,算清答案后,再將方程组换成古语,一行行写在答题纸上,隨著最后一笔墨落,便完成了。
第二张卷子写完时第一张也已晾乾。
压好第一张考卷,杨安將第二张铺好晾著,而后马不停蹄地拿起第三张考卷。
诗词项。
这次看著考卷上的题目杨安有些奇怪。
往常诗词项要么考一首词。
要么考一首诗。
今日却给了两个题目,一以《青玉案》为题作一首词,或以“寒”为意境作一首诗,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不管是诗还是词。
杨安都能想出名篇作答,可是下笔时却有些迟疑,他此次院试的目標並非仅考上国子监,而是要拔得头筹,考中案首!
先前说过。
案首已经脱离的实力的本身,需要一点点运气。
如果审卷官偏爱诗。
自己却写了词选,那就可能导致丟失一点点印象分,错失案首。
站在一诗一词的岔路口。
杨安迟疑间。
先前为他说话的冷考官揣著手,如往常般巡视过来,杨安早已习惯他每隔一阵就巡查一次的身影,並未抬头,仍在琢磨选哪个题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