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这人该不会是神经病吧(1/2)
第100章 这人该不会是神经病吧
樊楼,有人请客,今年要考锁厅的所有考生,提前就在这全大宋最贵的酒楼吃喝上了,不但有金贵的美食美酒,还有美女陪酒,最最当红的清信人笑吟吟地正在给他们敬酒,祝他们都能金榜题名,引来一阵阵的叫好。
严格说来,锁厅其实是不叫金榜题名的。
正经的科举考试,会在宣德门外公示百丈长榜,引来数万百姓围观,更有些富商人家等著榜下捉婿,十分热闹,充分的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
锁厅就不同了,亦或者说,乾脆就是正相反,只是將誉录名单传阅三省而已,试卷內容也仅有五品以上可以查看,走的是严防死守,不让舆论干扰选材的路子。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更方便搞暗箱操作,有点类似於一个是高考一个是特招的意思。
来参加锁厅的大部分都是衙內子弟,亦或者是像王小仙这样有著邦邦硬的政绩傍身的明经,明法,因此同期同学之间,与正经的进士科也完全的不同,更不糊名,因此其实考之前大概就能知道谁是肯定能上的。
以至於在考试之前的聚会之时,这些个同学之间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圈层涇渭。
以王小仙为主的在职官吏们,和以范纯粹为主的蒙荫衙內们,明显是有些別彆扭扭的,范纯粹主动和王小仙敬酒,王小仙也懒得站起来,敷衍了一下就给干了,而除了范纯粹以外的其他人给他敬酒,那就更是一丁点的好脸色都不给,给所有人的热脸都贴了一个冷屁股。
那些其他的衙內见王小仙桀驁不驯,却是也懒得再跟他多废话什么,甚至已经有人开始阴阳怪气了。
“诸位同窗,诸位同窗,今日我等在此相聚,实属难得,小弟一时诗兴大发,有意作诗一首,
拋砖引玉,还请诸位同窗指教。”
一青衣少年突然站起来朗声道。
这少年操著一口南方口音,虽然明显是学过洛阳雅音的,但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平翘舌不分,
一听就知道是从福建路来的。
说完,也不待別人答应,当即便大声朗诵了起来:“法笔原可正乾坤,偏沾內侍袍上尘。酒酣犹唱兄弟契,不知朱衣染血痕。”
偌大的包厢之內,突然安静了一瞬,隨即便突然就哄堂大笑了起来。
“好好好,伯简兄好诗词,好文采啊!哈哈哈哈。”
这诗词做得浅显易懂,锁厅么,本来也不考诗歌,他们这些人自然也不可能会有多高的文采,
说白了,这不就是在骂王小仙的么。
王小仙冷冷地斜斜看了他一眼,也不认识,也没有做声。
“官人,此人名叫刘保义,福州人,父亲是从七品的宿州司理参军。”
“嗯。”
王小仙点头,默默將其记下,却也没太当回事儿。
骂他的人多了,这刘保义又算个老几。
他其实也知道,他往这这么一坐,其实挺討厌,也挺破坏气氛的,要不是因为有他在,恐怕这个时候,他们这些技术官僚派早就已经给他们这些衙內倒酒了。
可问题是王小仙这不是坐在这儿了么,而且是只给范纯粹一点面子,其他人一点都不给,弄得其他的在职官都不好主动上去正式开舔。
说实在的,王小仙其实连范纯粹都不太喜欢,若非是他认识他二哥范纯仁,都不太想搭理他。
他不喜欢所有的蒙荫官,甚至他发自內心的认为,蒙荫官就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之一,甚至按他的想法这压根就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北宋规矩,七品以上官员就可以蒙一子,也就是你孩子生下来就可以当官,今天来参加锁厅的这些个衙內无一不是官身,
但北宋是官、职、差分离的,不考试有官无差,其实只是相当於多了一份俸禄,这个王小仙还是支持的,说白了这就是给七品以上官员的福利么,你好好当官,你儿子將来至少月月都有工资拿肯定饿不死了。
要想要实职的差遣,还是得考试才行,也就是和他们这些正经的明经明法出身的小官一块考试了,不糊名,考的时候王小仙这种要写明白自己以前的政绩是什么,谁举荐的自己,自己是哪个大佬看重的亲信,內们则要详细的写明自己的爹是谁,爷爷是谁,分別有过什么功绩。
其实基本上写完这些就已经可以排名次了,正儿八经的考题答不答也就那么回事儿。
王小仙虽然现在自己正在考锁厅,但他本人,坚决反对锁厅,尤其是蒙荫!
这也是他和王安石理念最不和的地方,他俩刚认识的时候就因为这问题爭执过,现在也一样,
提起这个问题来还是要吵,王安石打算主持变法之后增加蒙荫锁厅的比例,尤其是要加强三试法,
王小仙则对此激烈反对,每一次俩人提这个都得不欢而散。
王小仙又不是需要主持变法的宰相,因此每次都只能气呼呼地生闷气。
北宋发展到现在,这些蒙荫上来官越当越大了,要知道宋初,不,打从后周开始,就已经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拜相公的规矩了。
北宋初期的宰相,也有许多都是贫苦出身,比如如今在北宋都快成门阀了的吕家,那吕蒙正小时候爸妈离婚宠妾灭妻,是她娘靠著给別人洗衣服把他拉扯长大的,妥妥的寒门贵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度也是北宋统治者们十分骄傲的事情。
在仁宗朝前期的时候,蒙荫当官的人都是要被笑话的呢,欧阳修甚至曾公开嘲讽恩蒙官。
大家都会觉得,没本事的人才会蒙荫呢,你选择了蒙荫,那就说明你自己承认自己不行,而且朝廷明確要求,蒙荫上来的官员不许进昭文馆,不许修史,不许当翰林,一辈子也没啥机会当大臣。
但等到仁宗朝中后期以后就不行了,举个例子,富弼就是蒙荫上来的,文彦博也不是啥正经进土,跟王小仙一样也是先明经后锁厅,被赐了个进士。
等到了现在的神宗朝,真了解朝堂的人就会知道,现在的朝堂之上,正经科举明经上来的进土,已经越来越干不过蒙荫上来的赐进士了。
人家真的是家学渊源,而且彼此联姻连来连去的到处都是亲戚,上头有人提携,家里人还能传授官场之道,普通的正经进土,反而是越来越难上了,还能当上大臣的机会越来越小。
除非是苏軾,范纯仁这种明明能蒙,但偏不肯蒙,非得正儿八经的考的这种进士,那这种是最牛逼的,这没的说,这种人才永远是北宋第一梯队。
反正王小仙就是固执的认为,北宋的吏治系统性腐败,就是从这开始的,长此以往,大宋的学界非得美国化不可,懂行的人都知道,现代的哈佛耶鲁等老九校毕业的美国大学生狗屁活儿也干不了,越来越废物了。
哈佛的大概率干不过斯坦福的,但斯坦福的又往往大概率干不过上哈佛的,国家在下坡路上猛衝。
他知道歷史上北宋发展到后来徽宗朝的时候,好像是一度有很长时间,是取消了科举的,没有进士了,满朝文武儘是官二代。
以大宋的重文轻武来看,文官都这么胡搞乱搞了,武將那里,那恐怕是早就烂成屎了。
他其实现在就已经在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了,毕竟他肯定高中么,这件事他甚至是要和王安石死磕到底的。
虽然,这好像是熙寧变法中唯一一个没受什么阻力就给推行下去的政策。
这般作態之下,自然就惹人嫌了么,都是一些二世祖,平日里也都是出门被人奉承的主,又能有多少城府?
你王小仙不就是一个九品明经么,听说家里是做小生意的,你有什么可豪横的啊。
不就是一个暴发户么。
范四公子跟你说话你还敢装?真拿自己当盘菜了么?
不得不说王小仙的名望虽然很高,但出了江寧,立刻也就被打了个狠折,过了长江,那就是折上折,到了开封这边,那自然就是折上折上折。
以至於他居然都被人当面嘲讽了。
当然,王小仙和李舜举结拜,这也確实是很惹非议,在部分有心人的引导下,嘲讽他的气节,
可能早就是文人士子中的政治正確了,只不过是今日当著正主的面这般开嘲讽,属实是有些挑畔了而已。
而且蒙荫勛贵那一坨,居然还热烈的鼓掌叫好,而自己的那一坨,却是反而纷纷低下了头。
就只有身边的这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跟他解释道。
“兄弟怎么称呼?”王小仙问。
“小人钱乙,家父乃是太医局的太医。”
“那你是蒙荫官啊,怎么坐在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