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终于快开始了(1/2)
第93章 终于快开始了
1937年9月。
由小鬼子板垣征四郎率领的鬼子第五师团约2.5万余人,由东路发起进攻。
由东条英机指挥的察哈尔派遣军约两万余人,由东北方向发起进攻。
小鬼子南北两路合力,一路势如破竹,晋绥军节节败退。
1937年九月九日,晋绥军东路化稍营、井儿沟失守。
九月九日,小鬼子察哈尔派遣军在攻陷张家口后,再次攻陷阳高。
九月十日,山西东路阳原县城陷落。
此时晋东北门户广灵县城已经近在眼前。
九月十一日小鬼子北路察哈尔派遣军攻陷天镇。
晋北大同防线破碎。
九月十三日,晋绥军大同守军已经无力防守大同,弃城南逃。
当日,大同商会开城迎降,大同陷落。
九月十四日,广灵县城被小鬼子第五师团的前锋部队,由三浦敏事率领的第21旅团击破。
晋绥军东北方向第一道防线,被打出来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山西东北方向门户大开。
至此,山西北方,东北方向防线全部失效,再也形不成合力。
阎老西的晋军,傅将军的绥远军,全部退回到内长城防线布防。
外长城防线全部弃守。
此时,已经进驻到广灵县城城郊指挥所的板垣征四郎,正在地图面前思索着什么。
这时指挥所外传来了报告声。
“报告,骑兵第五联队,联队长小崛是繁求见。”
“进来吧。”沉思的板垣征四郎头也没抬的说道。
“嗨”小崛是繁应声后,进入了板垣征四郎的指挥所。
进来后的小崛是繁再次立正敬礼,说道:“小崛是繁见过师团长阁下。”
“嗯,过来吧。”
“嗨”
板垣征四郎抬头看了一眼,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
见到板垣征四郎抬头看自己,身高一米六五的小崛是繁赶紧微微的躬下了后背、低了点头。
这样它就不用让身高不到一米六的板垣征四郎抬头看自己了。
板垣征四郎并没有理会小崛是繁的小动作,而是又把它的目光放回到了桌子上的地图上面。
看着板垣征四郎不说话,小崛是繁也不敢说话,只是用用眼角余光瞄着桌子上的地图。
过了一会之后,板垣征四郎站直了身子,然后把放在手边的一份报纸递给了小崛是繁。
说道:“小崛君,你看一下这份报纸。”
小崛是繁恭敬的接过了报纸,发现这并不是近期的报纸而是半年前四月份的报纸。
当他看到这张中文报纸的头版时,它就知道了这份报纸上的内容是什么了。
因为报纸头版上的标题写的是《农具与骑兵的对决》,作者是美国的记者乔治.史密斯。
这份报纸小崛是繁当时是看过的,而且他还认真的研究过那场,农夫用挖出来的壕沟困死了几千骑兵的战斗。
他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这样的陷阱其实也很好破解,只需要再次扩大搜索范围就可以了。
但是更大的范围就代表着兵力会更加分散,前后部队距离过远,就代表着两支部队之间就可能会脱节。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只能是通过当时的战争状态,去找出来一个平衡。
战场上的事情呢,本来就没有什么定式,都是随机应变的。
小崛是繁虽然是看过了不止一遍这份报纸,但是现在它的长官板垣征四郎让他看,他也得极其认真的再看一遍。
再次把这份报纸又看了一遍之后,小崛是繁对着板垣征四郎问道:“师团长阁下,您的意思是?”
小崛是繁无法确定板垣征四郎的意图,所以只能询问。
板垣征四郎这时说道:“坐下说吧。”
说完他就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
“嗨”
小崛是繁应了一声,并低头躬身行礼之后,也规规矩矩的坐在了桌子旁边的椅子上。
“小崛君,你对这份报纸怎么看?”板垣征四郎问道。
“师团长阁下,部下认为,想要不进入这个陷阱,只能扩大搜索警戒范围。
让那些农夫们挖不出来更多的陷马坑和壕沟。
或是提前发现这些陷阱,及时的绕开。”
板垣征四郎听后,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你啊,虽然作为一个军人,你说的是正确的。
但是你还没有真正的发现,这里面最关键的东西。”
“哦,是繁愚昧,还请师团长阁下赐教。”小崛是繁赶紧躬身求教。
板垣征四郎对于小崛是繁的求知欲很是满意,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小崛君,你知道要制造出来一台手扶拖拉机都需要什么吗?”
小崛是繁稍稍想了一下说道:“是钢铁吧。除了钢铁之外还有油料?”
板垣征四郎笑了笑,说道:“你只说对了一半,想要制造出来一台手扶拖拉机,除了钢铁之外,还需要橡胶。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需要技术和产业工人,还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没有这些,那么他们是完全无法生产出来手扶拖拉机的。
我们之前对于陕北那里的情报投入太少了,这让我们都没有及时发现在那个穷乡僻野的地方,竟然能够慢慢的发展起来了能够生产发动机的工业基础。
陕北有石油,这不是什么秘密,但那里没有大油田也不是什么秘密。
可即便是那些小油田,如果再加上一定的工业基础,那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不小的威胁。
现在我们的情报部门也在想办法,去刺探他们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但是那边的防备非常严密,我们一时半会还无法得到更多的消息。
不过他们既然能够生产手扶拖拉机,那么他们就应该能够生产部分的枪支弹药。
情报部门传回来的消息。
陕北那边和那个美国人合作的公司,在这半年来已经出口了两千多台手扶拖拉机。
而那个美国人,几乎都是用各种物资来作为交换的。
他从那些地方军阀的手中低价弄到了各种金属矿粉,从南洋弄到了橡胶。
又通过他的关系和能量,把这些物资给送到陕北,
这样他就可以用极低的价格,采购到那些手扶拖拉机。
他把这些拖拉机送到了美国后可是发了不小的财。
而陕北那里,也获得了他们工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原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