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简陋但实用的风洞(2/2)
所以熔铸轮辋和这门炮上的其它的铝合金配件,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而轮胎厂那边也差不多,这门炮用的就是三轮车后轮胎,他们手动改一下就行。
刘师傅这边的加工能力也没问题。
不管是无缝钢管的制造,还是镗孔和拉膛线。
这边也是有准备的。
我想总部军械厂那边,对于炮架应该没问题,它基本上就是步炮的放大版。
机械瞄具和光学瞄具以及炮队镜,精密件厂也是有准备的。
现在最困难的可能就是弹药厂刘厂长那边了。
你们那边需要我们支援吗?”
“不需要的,陈厂长您那些个跟着您学弹药的几个亲传弟子,可都是在我们那边扛大梁呢。
现在您这里已经给出了图纸和生产工艺。
我们保证在十天之内,一定能够把合格的炮弹给拿出来。
虽然现在现开模具,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机床加工,加工出来这些炮弹的。
十天之内,你给出来的这两款高爆榴弹和榴霰弹,我们每种炮弹,一定能够加工五十枚出来。
而且还是保质保量的拿出来。”
陈常在听了刘厂长的话后,说道:“那就好,那我们就约定个时间。
十天,十天之后我们就要让这门样炮打响。
五天的试炮过程之后,我们必须要找出来这门炮的毛病和不足。
如果没有大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让这门新炮暂时定型。
在这十五天的时间里,我们也要做好量产这门新火炮的准备。
按着我们现在工业产能的产能分配。
我们一个月生产十门到十二门这款新火炮,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你们认为呢?”
这些个生产技术负责人和厂长们,也都在心中暗自算着自己现在的生产任务计划,和产能分配的空间。
最后也都点头说道:“可以的,我们现在的生产计划虽然也很紧张。
但是有十五天的缓冲期。
还是能够安排过来,重新调整的。”
现在既然已经定下来了样炮生产计划,那么一切就可以按着计划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了。
两位总部军械部的领导,也需要回去向总部领导,详细汇报这边的情况。
赵老哥那两位老炮手,在离开之前,还向陈常在询问,车间里的这个木制模型他们能不能带回去。
一个是也能让领导们看看这个新炮是什么样的。
再一个也可以让他们这些试炮的炮手,和未来准备使用这门炮的炮兵们,能早一点熟悉这门炮的使用。
对于这点陈常在当然不会反对。
因为这个木制模型的作用,第一个就是可以让所有人,第一眼就能够直观的看到这门炮的样子。
第二个就是可以让使用这门炮的炮兵们,先熟悉这门炮的操作流程。
这个模型,其实本来就是给他们准备的。
这个一比一的火炮模型,除了全都是木头的之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和真炮一模一样。
连炮闩和高低机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使用的。
当所有人都散去,开始为这门新炮忙碌的时候。
陈常在也要开始了他新的工作了。
今天下午,他需要和苏志宏以及他们整个航空小组,一起对他们制作出来的木头飞机模型,进行第一次风洞测试。
风洞是一个非常简单且简陋的低速风洞。
其实就是用红砖水泥,搭起来了一个长长的圆拱顶,里面内径一米六高的涵洞。
在这个涵洞的一头,有一个由一台电动机带动的,直径一点五米的大风扇。
电动机通过变速箱,可以让这个大风扇以不同转速产生不同的风速。
它吹出来的风,能够模拟260-280公里时速的风速。
而现在所要测试的模型不过是速度在一百八十到二百公里双翼教练机。
所以这个简单的小风洞也已经够用了。
因为需要的急,再加上这个最基础级的教练机,也不会做什么太大的机动动作。
所以这个风洞只是一个直筒的试验段风洞,整个风洞的长度也就是不到四米。
像什么收缩段,扩压段,一律没有。
这个风洞唯一像点样子的地方。
也就是在风洞两边,有两个由双层胶合钢化玻璃做成的观察窗,和两边向风洞里送烟的可调烟管了。
钢化玻璃如果是在自己家里制作可能会有点难度。
但在能够烧制成功光学镜片的精密件厂中制作这东西,就非常简单了。
说的简单点,就是把普通浮法玻璃加热到六百到六百五十度。
让玻璃接近软化点但却不融化。
这时再向玻璃便面吹冷空机,让玻璃快速冷却。
这就在玻璃内部形成了互相拉扯的应力。
这时玻璃如果受到重击,它内部的应力,会让整块玻璃全部碎裂成小块。
而在两层玻璃之间夹上胶。
那么玻璃即便碎裂,也会被胶给粘住,减少它们飞溅伤人的可能。
而这个风洞观察窗,之所以选用夹层钢化玻璃,那是因为这个风洞内的风压可不小。
虽然说,听起来感觉模拟260公里的风速并不高。
但是那只是相对后世几个马赫的风洞风速来说的。
其实模拟风洞里的风速是非常大的,可以达到30-60米每秒。
我们如果在高速上开车,时速在一百公里的时候,你放下车窗伸出手。
你就能够感觉到那种风的力量,那还只是这种低速风洞里面风速的一半都不到。
而在这样的风力下,风洞内的风压也非常大,一般的玻璃是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的。
只能使用这种胶合钢化玻璃。
而那两个伸进风洞内部的,可调排烟管。
则是观察风洞内模型的最直观方法。
在模型吹风洞的是时候,想要观察到气流在飞机模型上的走向,和对飞机模型的作用以及干扰。
想要看到飞机的那个部位容易产生涡流。
哪里的风压会大,那里的风压小,会不会产生乱流。
那么使用烟流法和丝线/丝簇法就是最直观的方法了。
这也是后世风洞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而烟流法,就是用矿物油加热后产生的白色浓烟,通过可调节烟管送到飞机模型前面去。
然后让风扇吹出来的强风,把这些烟吹到飞机模型身上。
剩下的就是人员在观察窗外观察那些烟的流向了。
这些烟的流向,就是飞机在飞行的时候所要面对那些气流。
当那个机身长0.85米,机翼翼展1.15米,高度0.35米,十比一的双层机翼飞机模型,被固定在了风洞中后。
这次的风洞实验就要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