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又收服一员猛将(求月票)(1/2)
第111章 又收服一员猛将(求月票)
上海巨鹿路 675号,是座藏着文学重量的洋楼。
这里不仅是《收获》《上海文学》杂志社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驻地。
更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的所在。
它堪称上海文艺界的“圣地”,而楼里传说中的旋转楼梯,更是通往文学核心的路径——拾级而上三层,便抵达了《收获》编辑部。
“李小琳同志,你的来信!”邮递员喊了一声。
李小琳高高兴兴朝着门外走去,接到一份很厚的信件,她慢慢拆开信件一看。
“是周旭同志写的来信?!!”李小琳微微激动。
毕竟周旭之前一封信都没有写来,她还以为自己约稿信石沉大海了呢!
不过李小琳是用巴金的名义写的信件,信里很多地方提到了巴金,所以周旭才会动心。
李小琳也是文二代,单论文坛中的文二代很多吧?不用我说,屎尿姐大家最熟悉的例子
写《长恨歌》的王安忆是语文课本上《百合》作者茹志娟的女儿
梁左的母亲是写《人到中年》的堪容……
二代里面,有好有坏,其实李小琳就算是其中中规中矩的,老老实实继承自己父亲的衣钵,后面当上了《收获》的主编。
“《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李小琳慢悠悠的拆开信件,很快就看到了里面露出来的书封,现在她就觉得比较的好奇,周旭写的是什么故事。
周旭经常写军事小说……嗯,应该说是除了军事小说他没写过其他类型的小说,所以李小琳盲猜这应该是一部军事题材的作品。
她一边走路,一边带着稿子进入办公室。
郭卓问了句:“小琳是谁来的信件呀?”
李小琳也没有瞒着:“上次我给周旭同志寄过去了一封信,所以这次他把稿子寄回来了。”
“哦!小说写得好不好呀!?”郭卓好奇问道。
李小琳点点头:“我还在看呢。”
李小琳看的比较深入,她觉得周旭的这篇小说应该是想要往深处讲解人性了,这篇小说单论故事性或许比不上《潜伏》!但是似乎更加具有文学性的感觉!!
这是?731部队!
李小琳看到一个自己熟悉但是又有点陌生的名称。
哦,原来是小鬼子以前在国内的细菌实验为背景的小说?
不得不吐槽。
《731》宣传半天,还说自己被卡审核,出来了就这?宣传了很久,但是其实影迷看完之后,反而是货不对板的感觉,并不是它自己所述的那种好片子。
主旋律是广电当年下达的趋势,但是……有的人拍的确实不尽人意。
就像是《里斯本丸沉没》不管小说还是纪录片都是好题材,然后管虎拍了《东极岛》这个烂片。
“写得真好呀?郭卓你要看吗?”
李小琳看完之后感叹了一句,不仅感叹,她还擦了擦自己眼角的一丝眼泪,看到故事末尾两个男主都被小日子用毒气给害死之后,她心里也心痛万分。
郭卓打开了李小琳递给他的小说稿子。
这篇小说一共十二万字,写了抗战时候日本对于圈禁的中国人的迫害……一切切的罪状都展现在了郭卓的眼前。
当然周旭是做了国内化的改编,加上去看了不少的资料,所以才写出来这篇小说作品。
郭卓摇摇头:“这篇小说写得就像纪实文学一样真实!”
“我看完之后都感动了,我觉得我们《收获》也有责任发表这篇小说!”李小琳立马说道。
郭卓顿了顿:“先给主编看看吧,有点血腥的东西,需要审核的!而且现在……”
72年小日子和国内建交,可以说这几年是中美日的蜜月期,关系还是十分的融洽的。
所以郭卓还是害怕现在发表抗日小说有点毁坏中日友谊。
但是主编发话了就不一样,毕竟是巴金,就算小说有什么影响力,上面也不敢为难巴金。
咳咳!
李小琳思索片刻,拿着小说进了办公室,敲敲门:“爸……呸,主编在吗?”
工作的时候称植物,她都忘记了。
巴金敲敲桌子示意李小琳进屋子。
李小琳拿着稿子进了屋子,她放下来稿子说道:“上次我不是找您说了一下周旭同志的事情吗?所以我找他要了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有点敏感。”
“是军事小说吧?”巴金拿起来稿子。
军事小说确实很容易敏感。
巴金在抗战期间,积极投身文化救亡运动,创作《春》《秋》《寒夜》等作品,聚焦社会底层苦难与人性挣扎,风格更趋深沉。
他也是那几位作家当中救亡图存的勇士之一:“嗯……这小说……”
一边看着小说,他一边感叹着。
很快,巴金也看完了小说,
他两只眼睛都含着婆娑的泪水,他说道:“……很少有人会触及这段尘封的历史,他就是我们民族的陈旧疤痕!周旭同志不仅写好了故事,而且融入了自己对于反战的理解!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