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街道治理开始(1/2)
宫里出来的宫女做丫鬟,知分寸,懂礼仪。
虽说朱皇帝崇尚节俭。
但也不是让你穿的像叫子。
衣冠不合適,別人都不將你放在眼里。
穿的寒酸点,去应天大街和上元大街下馆子,跑堂的都不搭理你。
熊大和熊二两个宫里来的宫女,收拾好赏赐的一千两宝钞,十几吊铜钱。
给梁泽置办了四季的衣服,各种帽子,靴子,配饰,车马。
同时把梁泽背包里的现代物品,小心放进箱子里。
包括手机和充电宝这类东西。
“公子,陛下可有赐给您丹书铁券呢,奴婢没有看到。”
“我没要。”
熊大很是吃惊。
公子救治皇孙跟皇后娘娘是大功劳。
怎么连丹书铁券也不要。
想来是自己公子淡泊名利。
果然,公子不是一般人。
二女十分庆幸她们姐妹的选择,愿意出宫做长寧伯府的丫鬟。
说实在的,梁泽不在意做不做公侯伯,有没有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这东西,就是变相的催命符。
他离皇帝远点,在封建王朝好好的做他的腐朽,就是美事。
明朝有严格的匠户制度,士农工商等级严格。
梁泽借治病,討来特权。
上岸是他心中憋著的一口气,是他前世的执念。
体面活著,已经达到。
接下来,就是当好上元县百姓的父母官。
让这些百姓在自己的治理下改头换面。
建设大明第一步,从基层抓起。
从自己的院子做起。
居住人的家,不能有死树枯。
所有窗户,同一扩大尺寸。
梁泽舒服的坐在椅子上,翘著二郎腿喝茶。
人就应该住的像模像样一些。
常住低矮的房屋,气运就会压没了。
后世,家家户户都会把房盖爭取的高別人一些。
没人愿意低人一等。
种土豆的盆,辣椒和发芽的玉米棒,西红柿的籽的盆。
都一一標记好。
结果主簿陈忠的娘,弟弟妹妹就来帮忙。
还有贾谭的夫人都来帮忙干活。
眾人带了城南的米酒,城东的猪头肉,城西雕刻最好的石狮子。
她们是过来帮忙的,同时也带著些巴结討好的意思。
陈忠甚至拿著锄头给草院子鬆土。
这时,熊大过来,柔声细语道:“公子,门外有一对夫妇求见,说要谢公子。”
人带进来,就扑通跪在梁泽的面前磕头。
嘴里说著感谢大恩大德的话。
夫妇是昨天到徐家要工钱的人。
“你们拿到工钱了?”
梁泽坐在椅子上问道。
夫妇点头,眼神里全是看救世主的模样。
“县尊老爷的大恩大德,我宋老三夫妇愿意当牛做马来还。”
“举手之劳,不用跪拜,快起来。”
“我们想为县尊当僕从。”
“为什么。”
“县尊是好人。”
“我不是。”
“县尊是好人。”
“好吧,你们是不是没有找到新的事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