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法术与界山(2/2)
必须儘快探明!
张云寒心头火热。
他知道,这將会是他修仙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念头既起,张云寒立刻便行动起来。
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对界山的探索,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一如当年张大山初入界山时那般。
每当张云寒犹豫选择哪条岔路时,便会有一片树叶,恰到好处的飘落,为他指向正確的方向。
每当他即將误入剧毒灵虫出没的区域时,总会有几道鸟鸣声及时响起,让他警觉。
每当他疲惫不堪时,必然会在前方,发现一处可供安歇的平整岩石,以及清澈的水源。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宏大的意志笼罩著这座大山,为他扫清障碍,指引方向。
张云寒虽然不明所以,却隱隱感觉到这座山的善意,心中敬畏更深,也愈发的期待起来。
界山的最高峰,张云寒第一天中午便已登顶。
云雾翻涌间,他在峰顶一处断崖边发现了几块残破巨石,上面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跡。
他俯身拂去厚厚的苔蘚和尘土,几个苍劲古朴,仿佛蕴含天地道韵的巨大古字显露而出。
“界山!”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文字,却在望见的瞬间便明白其含义。
这两个字是象形字。
界字似两山相对,中间隔著一道天堑。
山字则如三峰並立,势若擎天。
张云寒怔怔凝视著这几个字,心中生出许多联想。
谁刻下了它们?
是在怎样的年月?
这座山,是否曾见证过许多波澜壮阔的往事?
他凝视良久,终究轻轻摇了摇头。
现在想这些,又有何用?
这座山显然已经人跡罕见很久了。
在確定界山之名后。
接下来半月里,张云寒又一一丈量了界山主峰,以及周围六座次峰的高度。
再之后,张云寒深入探查了界山的数个大型山谷,纪录其走向,植被特点,水源分布,追溯了诸多溪流的源头,发现了几处山间湖泊,並大致確定了界山主体的东南西北四方边界,最终绘製出了第一幅相对完成的《界山舆图概略》。
界山山域方圆二十七里,约莫为一百五十平方公里,与江越前世祖国一个中等县城大小相当,也接近一座黄山风景区的大小。
其主峰高三百六十七丈,约一千两百多米,相当於泰山中段的高度。
除此之外。
在探索过程中,他凭藉著修士的敏锐感知,发现了数十种未被张大山纪录的灵植。
他採集样本,绘製图案,记录生长环境,初步判断药性,写下了一本《界山灵植图谱》。
此外更重要的是。
作为修士,他通过在不同地点静心感应,逐渐勾勒出界山的灵气分布,他將这些信息標註在舆图上,形成《界山灵枢初探》。
短短两周,张云寒对界山的认知,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这些舆图,图谱,灵枢纪录,也將会成为张氏一族未来的镇族之宝。
他也算是不负妻子的救命之恩,不负张承宗的重託。
探索逐渐接近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