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求仙难!难求仙!(1/2)
时间如白驹过隙。
自张云海那场轰动一时的婚礼算起,转眼间,又是二十载春秋悄然而逝。
这二十年,界山脚下这座名为张家的城镇,早已从一座初具规模的小镇,膨胀成一方不容小覷的势力。
从任何角度看,张家镇都达到一个凡俗势力所能触及的巔峰。
它富庶、强盛、人丁兴旺,秩序井然。
张大山以老朽之躯搏杀出的这份家业,似乎已是一片坦途,繁似锦。
然而。
在表面的繁荣秩序下,一个浓重的阴影,却始终笼罩在张大山的心头。
且隨著时间推移,这阴影逐渐瀰漫,让张大山成为了镇中私下流传的笑话。
灵根!
数十年过去了。
那传说中的仙缘之种,仍然是镜中,水中月。
但多年来,张大山从未放弃过希望。
他耗尽心力,搜罗了无数古籍野史,甚至重金求购,那些號称能检测灵根的奇物,请来据说有望气之能的江湖术士。
他更是不厌其烦的,近乎偏执的,关注著每一个张家血脉的成长。
无论是否亲生,亦或是那些义子义女的后代。
每当有新生儿诞下,张大山总会第一时间赶到。
那时的他,不是威严的宗师,而是一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老者。
然而结果,总是令人失望至极!
一次,又一次。
一年,復一年。
一代,又一代。
从张承宗开始,到张云海,再到张云海的儿子。
张大山的亲生血脉已经繁衍到了第四代。
义子义女更是数不胜数。
整个张家镇,人口上万,孩童数百!
然而,全员都是凡人!
没有灵根!
希望,在一次次重复的失望中,被消磨殆尽。
最初的敬畏,变成了麻木,进而滋生出了隱秘的同情,甚至轻视和嘲弄。
镇民们常常在暗中私语。
“老太爷又抱著小六子去后山了……”
“唉,何必呢?都这把年纪了,还执著那虚无縹緲的神仙事。”
“可不是嘛,咱们张家镇如今多好?有饭吃,有衣穿,有武艺傍身,外头谁不羡慕?这日子,给个神仙之位也不换吶!”
“嘘!小声点!老太爷也是……也是为张家好,想求个长生大道嘛。”
“求道?我看是上了年纪,魔怔了!年轻时受的刺激太大,总想著那不可能的事。”
“听说当年老夫人就是病死的,没钱治,大儿子也是饿死的,老太爷这是心病啊,总觉得成了仙就能救回一切似的……”
“可怜吶!一代宗师,富甲一方,子孙满堂,却偏偏被个仙字迷了心窍,到死怕是都放不下这个执念。”
这些声音,如同无处不在的风,在张家镇的街巷间流传。
镇民们固然感念张大山的庇护,以及张家带来的富足生活,但茶余饭后,仍然对他那有些疯魔的求仙执念,表示无法理解。
只觉得是老人家上了年纪后的一种心病。
……
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
纵有宝药滋养,武功在身,宗师之躯也终有衰败之时。
张大山老了。
真的老了。
此时,自他在界山岩壁窥见仙法至今,已有七十余年。
他已经近一百三十岁高龄了,达到了凡俗之人的极限!
他的头髮彻底白,曾经紧致如铁的皮肤,全部鬆弛下去。
磅礴如海的气血,如同退潮般迅速衰减。
曾经开合间精光慑人的双眼,逐渐变得浑浊。
他再也举不起沉重的石锁了,步伐也变得迟缓。
如今的他,更多的时间,只是静静坐在宗祠后那处视野开阔的高台上,拄著那柄陪伴了他一生的旧猎刀,默默俯瞰这座生机勃勃的张家镇。
他看著张承宗沉稳的处理镇上庶务。
张云海带著年轻一代的后辈,在演武场上挥汗如雨。
重孙辈的孩童们,在街巷中嬉戏打闹。
商队们满载货物,进进出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