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东宫之行(1/2)
朱元璋作为一代雄主,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开疆拓土这四个字的魔力。
他一生征战,將蒙古人赶回草原,恢復了汉家江山。
但大明的版图,终究没有超越汉唐的巔峰。
这始终是他內心深处的一点遗憾。
如今他最有能力,也最能挣钱的儿子,竟然要为他弥补这个遗憾?
“扶桑大陆?”
朱元璋思虑著看向朱桂,“你说的可是真的?那捲殷商古图,现在何处?”
“回父皇,儿臣已经命人將图带来了!”
朱桂心中一定,知道鱼儿已经开始咬鉤了。
他拍了拍手,殿外候著的单保家立刻捧著一个紫檀木匣子,快步走了进来。
匣子打开,一卷泛著淡淡银光,质地好似非皮非帛的图卷,呈现在眾人面前。
这自然不是什么鮫人皮。
就是他第一次出海捕鯨时剥下来的鯨鱼皮外加一点做旧小手段罢了。
“父皇请看!”
朱桂展开图卷,指著上面偽造出的殷商鸟虫篆,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讲解”。
“根据这古图记载,殷商遗民当年为躲避周人追杀,由箕子率领,乘巨舟出海,一路向东,漂流数月,最终抵达了一片无主之地。”
“他们將那里命名为扶桑,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那片大陆物產之丰饶,远超想像!图上记载,那里有一种神物,名曰土豆,植於地下,无需精耕细作,亩產可达千斤!”
“还有一种神木,名曰玉米,结出的果实如同金粟,亩產亦可近千斤!”
亩產千斤!
这两个词一出,整个大殿再次炸开了锅。
吕昶作为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天官,他太清楚这两个词意味著什么了。
如果真有此等神物,大明將再无饥饉之忧!
但朱桂的重磅炸弹,还不止於此。
“更重要的是,儿臣发现,这图上还记载了一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药!”
“据闻,此药生长於极东之地的神山之上,采天地之精华,有活死人,肉白骨之奇效!”
“儿臣斗胆,想为太子大哥求来此药!”
神药二字,狠狠拿捏在了朱元璋的心上。
他原本激昂的情绪瞬间化为急切。
一把从朱桂手中夺过那捲古图,浑浊的双眼在上面疯狂地搜寻著。
“胡闹!”
一声断喝,打破了皇帝的幻想。
礼部尚书出列,义正辞严地奏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所谓扶桑大陆,神药仙草,皆是方士欺世盗名之语!”
“秦皇汉武求仙问道,最终落得何等下场,史书歷歷在目!”
“南王殿下年轻,恐是被奸人所骗,此举必然劳民伤財,重蹈覆辙啊!”
“赵大人所言极是!”
御史大夫也站了出来:“寻找海外仙山,本就虚无縹緲。如今太子殿下病重,国本动摇,更应稳固朝局,休养生息,岂能为这等荒诞不经之事,耗费国力?”
“恳请陛下降旨,申飭南王,令其收回此等妄言!”
一时间,朝中半数以上的官员纷纷出言附和。
他们大多是饱读诗书的文官,对於这种近乎神话的说法,本能地感到排斥。
朱元璋脸上的热度也渐渐退去。
他將图卷扔在御案上,坐回龙椅,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朕自起兵以来,便不信鬼神,更不信什么长生不老。”
“桂儿,你的心意,父皇领了。”
“但这寻仙访药之事,休要再提。”
“你剿灭海寇,为国库带回巨万財富,功劳已经足够大了,父皇不会亏待你。”
朱桂早就知道这些文官什么尿性了,你说的不对,他们要反对,你说的对,他们更要反对。
“父皇明鑑!儿臣所求,並非长生,也非寻仙!儿臣求的是能救太子大哥性命的神药,求的是能让我大明百姓再不受飢饿之苦的神粮!此二者,皆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朱桂抬起头:“而且,儿臣向父皇保证!此次出海,不朝廷一钱一粮,不动用大明一兵一卒!”
“儿臣將动用自己的船队,自己的士兵,自己筹措所有物资!”
“就算最终一无所获,也绝不会损伤我大明分毫!”
“若能功成,则所有神粮,神药,金山银山,尽归朝廷!”
“儿臣,只求为大明,开闢一片万世不移之基业!”
这番话,掷地有声。
不朝廷一分钱,成了,好处全是国家的。
败了,损失全是自己的。
这一下,那些反对的官员们顿时没了声音。
他们反对的根本理由劳民伤財,被朱桂直接釜底抽薪。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
翰林院侍读学士黄子澄,这位日后太孙朱允炆的首席谋臣,此刻却一反常態,对著朱元璋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南王殿下此言,大有可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黄子澄不慌不忙,侃侃而谈:“《尚书》有云:“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南王殿下心怀天下,为国分忧,此乃大德。殿下以一己之力,欲为大明开万世太平,此乃大勇。我大明有此等贤王,实乃社稷之福。臣以为,朝廷不但不应阻止,反而应当嘉奖!”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站在他身后的齐泰等人。
眼中却都掠过一抹瞭然。
他们这些东宫属臣,看得比谁都清楚。
如今的南王朱桂,刚刚带著惊天財富和一支无敌舰队回京,风头正盛,连秦王晋王都被他压了下去。
这样一位实力雄厚,功勋卓著的亲王留在京城。
对將来的储君来说,简直是如芒在背,是最大的威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