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朱棣的请求,好弟弟多帮帮哥哥!(1/2)
夜深了,朱桂独自一人站在自己府邸的高台上,远眺著灯火通明的港口。
海面上波光粼粼,几艘夜航的渔船正缓缓归来。
这些天陪著四哥朱棣到处参观,他的內心一直在思考著一个问题:如何將自己的基地发展得更加完善。
经过这几个月的经营,朱桂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依靠系统创造出来的人口是远远不够的。
这些系统人口虽然忠诚度极高,执行力也很强,但他们缺乏灵活性,缺乏创新精神。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技能和知识都是固定的,无法適应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
而大明的普通百姓则不同。
他们虽然忠诚度有待考验,但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各种实用技能。
农民知道如何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工匠掌握著传统的手工技艺,商人了解市场规律和贸易往来。
这些都是系统人口所不具备的宝贵財富。
朱桂在心中勾勒著未来的发展蓝图。
他要將系统人口作为基础框架,用来维持秩序和执行重要任务。
而大明的百姓则作为血肉,为这个框架注入活力和创造力。
两者相结合,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强大而稳定的海上帝国。
想到这里,朱桂不禁想起了四哥朱棣。
这个雄才大略的兄长,註定要在大陆上建立不朽的功业。
而自己的道路则截然不同,海洋才是他的舞台。
也许,这样的分工是最好的安排。
朱棣在北方经营,巩固大明的陆地疆域,抵御蒙元的威胁。
而自己则在南海开疆拓土,建立海上的势力范围。
兄弟二人一个主陆,一个主海,不仅不会產生衝突,反而能够相互支援,共同为大明的强盛贡献力量。
这样的格局,既能避免骨肉相残的悲剧,又能实现各自的理想。
朱桂越想越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
他要在南海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海上帝国,不与任何兄弟爭夺陆地上的权力,专心经营自己的海洋王国。
朱棣在琼州府停留了整整十日。
这十日里,朱桂几乎是倾尽全力地向这位四哥展示著自己的成就。
他们参观了农田,朱棣看到了一年三熟的奇蹟;他们视察了工厂,朱棣见识了各种精巧的手工製品;他们巡视了港口,朱棣目睹了繁忙的海上贸易。
最让朱棣震撼的,是朱桂治下那种军事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无论走到哪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井然有序,分工明確。
农民按时下田,工匠按时开工,商人按时交易。
整个琼州府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在发挥著自己的作用。
这种管理效率,即使是朱棣在北方的军队中也很难达到。
他不禁暗暗感嘆,这个十三弟確实有著过人的治理才能。
第八天的时候,朱棣提出要看看朱桂的粮食储备。
朱桂毫不犹豫地带著他来到了港口附近的大型仓库群。
当仓库的大门打开时,朱棣差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座座粮食堆积如山,在火把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稻穀、小麦、玉米,各种粮食分门別类地储存著,数量之巨大让人难以置信。
“这些粮食,足够供应十万大军三个月的消耗。”朱桂淡淡地说道,语气中带著难以掩饰的自豪。
朱棣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在北方征战多年,最头疼的就是军粮问题。
现在看到如此巨大的粮食储备,心中的兴奋简直无法言喻。
琼州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富庶的领地,更是一个巨大的粮仓!
就在这个时候,朱棣开始对朱桂展开了软磨硬泡的攻势。
他拉著朱桂的手,苦著脸说道:“十三弟啊,四哥我在北方真是太难了。每次出征,最担心的就是粮草不够。你看你这里粮食这么多,能不能再多支援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