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朱棣人麻了!(2/2)
朱棣仔细一看,每个山头上都有建筑,看起来像是炮台。
“那些是火炮阵地。”
朱桂解释道:“四哥,时代变了。现在有了火器,特別是红衣大炮这样的重炮,传统的城墙作用越来越小了。与其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城墙,不如建设炮台阵地,既省钱又实用。”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在北疆也接触过一些火器,確实威力惊人。
如果敌人有大炮,再厚的城墙也挡不住。
“不过,”朱桂话锋一转:“我在內陆的几个据点还是修了城墙的。毕竟內陆地形复杂,大炮不好运输,城墙还是有用的。”
“內陆据点?”
朱棣愣了一下,“你还有其他地方?”
朱桂笑了笑:“四哥,你不会以为我就这一个地方吧?”
朱棣確实是这么想的。
能在半年內建设出这样一个繁华的港口小镇,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成就了。
难道朱桂还有其他地方?
“十三弟,你到底有多少地方?”朱棣忍不住问道。
“算上这里,总共十个聚集地。”
朱桂略显得意地说道:“有沿海的港口,也有內陆的城镇,还有专门的农业区和矿区。总人口嘛,接近三万人了。”
朱棣彻底震住了。三万人!这已经不亚於一个府的规模了!
“四哥,要不要去其他地方看看?”
朱桂提议道,“我保证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朱棣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好!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十三弟到底建了个什么样的藩国!”
第二天一早,朱桂就安排了车马,带著朱棣开始巡视其他聚集地。
他们首先来到了一个內陆的农业区。
这里地势平坦,田畴连片,绿油油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最让朱棣惊讶的是,这里的水利设施极为完善,纵横交错的水渠將整个区域连成一个整体。
“四哥,你看这稻子。”
朱桂指著田里的水稻,“这里的气候温暖,一年可以种三茬,亩產最高能达到三石多。”
朱棣走到田边仔细查看,那些稻子確实长势喜人,颗粒饱满,比北方的庄稼好得多。
“这里有多少耕地?”朱棣问道。
“目前开垦了五万多亩,还在继续扩大。”
朱桂回答:“按照现在的產量,光这一个农业区就能养活十几万人。”
朱棣心中暗自计算著,如果真有这样的產量,朱桂的实力確实不容小覷。
接下来,他们又参观了几个其他的聚集地。
有专门从事手工业的工坊区,有负责开採矿產的矿区,还有几个规模不等的城镇。
每到一处,朱棣都感到新的震撼。
这些地方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都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街道乾净整洁,商业繁荣,完全看不出半年前还是荒地的模样。
最让朱棣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做新安镇的地方。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镇上有三千多人,除了汉人之外,还有不少南洋土著。
这些不同种族的人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著这个小镇。
“十三弟,你是怎么让这些土著服从管理的?”朱棣很好奇。
“以德服人。”
朱桂简单地回答:“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活干,给他们公平的待遇,他们自然就愿意跟著你。”
朱棣点点头,但心中知道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
能让这么多不同的人群和谐共处,需要的不仅仅是仁慈,更需要高超的管理能力和强大的威望。
这个十三弟不仅有理想,更有实现理想的能力。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在这片原本荒凉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藩国。
朱棣站在高处俯瞰著这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十三弟。”他拍著朱桂的肩膀说道:“你这几个月的成就,比四哥十几年征战的功绩还要大。父皇要是亲眼看到这些,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朱桂谦虚地笑了笑:“四哥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遇到了好地方。”
朱棣摇摇头:“这不是运气,这是本事。”
他看著远方的海面,心中忽然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也许,这片海洋真的蕴藏著无限的可能。
也许,大明的未来不仅仅在於陆地上的疆域,更在於这片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