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黄石公(2/2)
面对张苍的询问,扶苏略一思衬,然后给出了回答。
张苍听闻此话,瞳孔骤然收缩,脸上闪过一丝不可置信的表情。
他原以为,扶苏这次过来是为了寻一些儒家的典籍。
毕竟,他的老师是当世大儒淳于越,受其薰陶,扶苏应该十分中意儒家的学说才是。
然而,事情极大地出乎了张苍的预料。
扶苏不仅没有选儒家的典籍,反而要找黄老之说,这如何不令他感到震惊?
……
张苍脸上的震惊之色並未维持太久,很快,他便冷静了下来。
旋即,只见其收敛心神,將內心纷乱的想法尽皆压下,引领扶苏至一处书架,停下脚步。
“长公子,这里便是黄老学说了。”
“嗯。”
扶苏望著书架上堆叠整齐的竹简,从中隨意取下一卷,小心翼翼地將其翻开,细细瀏览起来。
挑了半天,扶苏最终选定了《鶡冠子》、《老子》、以及一本《吕氏春秋》。
至於为什么选吕氏春秋,则是因为扶苏单纯对吕不韦这个人感兴趣。
在张苍那里记录完所借阅的书籍后,扶苏拿到了一块一分为二的小木板。
上面用小篆记录著他借阅的书籍,以及最迟归还的期限。
扶苏看著手上的这块小木板,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之色,暗衬道:“我当是什么呢,原来是图书证!”
无论什么时候,知识都是最贵重的东西。
因为获取它的渠道,就那么几种,要么拜师请求老师教授,要么有相对应的书籍。
在如今的大秦,想要读书识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无论是拜师的费,还是置办书籍所需要的费,都不是普通人家所能够承受得起的。
再加上咸阳宫內的书籍,大多都是孤本。
因此,扶苏手上的这几本书,用价值千金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也难怪会採取这样的措施。
由於《吕氏春秋》融合了儒、道、墨、法、兵、农等百家思想,全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计二十余万字,换算成竹简,也有好几摞。
故而,扶苏还叫了几名身强体壮的謁者,来帮自己搬书。
扶苏怀抱竹简,身后跟著几名謁者,离开了咸阳宫。
刚踏上渭桥,扶苏便迎面遇上了一位身穿头戴斗笠,鹤髮童顏的老者。
寻常人家见到扶苏,第一想法是让开道路,远远避开,唯恐衝撞了贵人。
而老者却没有让开道路的想法,不闪不避,径直迎了上来。
跟在扶苏身后的謁者见状,刚想出言呵斥,却见怀抱竹简的扶苏,先一步侧身让开了道路。
老者闻言,停下脚步,看向扶苏的眼神中满是欣赏,抚掌而笑道:
“素闻长公子宽厚仁慈,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扶苏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好奇之色,忍不住出言询问道:
“敢问老先生是?”
“老夫名为黄石公,今日特来向长公子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