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最后一面(2/2)
良久,唇分。
在双方分开以后,王氏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胸口剧烈起伏著。
隨后,在一声惊呼声中,王氏被扶苏拦腰抱起,向著內室走去。
……
与此同时,咸阳宫。
儘管夜已经很深了,但咸阳宫內仍旧是灯火通明。
咸阳宫以清香名贵的木兰作为架梁之椽,地板为杏木铺就,细嗅的话,还能嗅到一股似有似无的清香味。
堂殿中央的柱子上,各有一排雕工精细的玉雕纹,殿內壁上掛著许多鎏金的龙首铜饰以及玉饰,角落处则是一排跪著的青铜人偶,人偶的双手托举著一个托盘,里面装有焚香。
“陛下,各地郡守送来的奏疏到了!”
一位謁者迈著悄无声息的步伐,来到嬴政面前,俯下身体,轻声提醒道。
嬴政闻言,脸上的表情並未有太多变化,只是点了点头,出言吩咐道:“嗯,朕知道了,下去吧!”
謁者闻言,在向嬴政躬身行礼后,很快便迈步离去。
几名謁者怀抱竹简,进进出出。
不一会儿的功夫,案牘上便堆满了竹简,这些竹简的重量加起来,至少有几十斤重。
嬴政面无表情地看著眼前堆积如山的竹简,对他来说,这已经成为了日常。
紧接著,他来到堆满竹简的案牘后坐下,处理起了这些被送来的奏疏。
在这个过程中,嬴政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他必须抓紧时间,將这些竹简一一批覆。
毕竟,这关乎到帝国能否正常运转,容不得丝毫懈怠。
在连续瀏览五六卷竹简,並分別作出批覆以后,嬴政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太阳穴,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疲乏之色。
就在这时,嬴政被一卷竹简吸引了注意力——这是驻扎在九原郡的蒙恬,遣人送来的奏疏。
始皇帝三十二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分两路出击,主力自上郡(今陕西榆林)攻河套北部,偏师出萧关(今寧夏固原)攻河套南部。
匈奴部落一触而溃,秦军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区),並沿黄河设四十四县。
去年春天的时候,蒙恬又率军渡黄河北进,攻占高闕(今內蒙古狼山口)、阳山(今狼山山脉),匈奴北遁七百余里。
歷经这两场战爭后,匈奴元气大伤,短时间內无法再对帝国造成威胁。
这些新占领的地区,也顺理成章地被纳入到帝国的版图中,並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立了九原郡。
蒙恬在奏疏中请求修筑长城,迁民垦边,大力开发並充实帝国的边疆地区。
在將奏疏的內容瀏览完毕后,嬴政起身,来到舆图旁站定。
这是一幅用帛书绘製的、无比巨大的舆图。
舆图上,將大秦现有的疆域分为了四十个郡,每个郡的山川河流、城池道路、乃至於周遭详尽的地势状况,都包含在这幅巨型舆图之上。
嬴政的视线从舆图上所標註的燕赵地区的旧长城上扫过,心中已然有了决定。
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筑新长城,还不如將秦、赵、燕的旧长城利用起来,构筑一道抵御匈奴的防线。
嬴政的心里十分清楚,眼下只是暂时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待他们恢復元气后,肯定会捲土重来。
思忖片刻后,嬴政重新坐回到案牘前,对蒙恬的奏疏做了批覆:
“朕决意从关中迁民三万户用以垦边,徵发民夫修缮秦、赵、燕的旧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