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就藩才是出路(2/2)
朱高煦不会让他退,只会想尽办法將他牵扯进来。
等朱瞻基上位,自己又会面临同样的难题。
想到这里,朱高燧也有了决定。
既然在大明处处被限制,实力又不如朱高炽与朱高煦,那就出去就藩,找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就藩。
山高皇帝远,到时发展自己的势力,加强自己的实力,到了那时,谁敢轻易招惹他?
朱高燧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混得开,要么关係够硬,要么拳头够硬。
而想要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那就要有实力,没有实力,一切都是虚的,都是水中日月。
只要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將来不管谁上位,都得客客气气的跟他说话。
哪怕就是朱棣,也別想在他面前大呼小叫。
都已经成了大明赵王,不拼一把,到死都会有遗憾。
確定了目標,確定了自己的路,朱高燧心头也舒缓了不少。
可当想到自己应该去哪里就藩时,朱高燧又有些头大。
要远离朝堂,要去远一些的地方,那个地方得有发展前景,並且还得给自己准备后路。
俗话说得好,未虑胜先虑败,这条后路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人可以有志气,但不能有傻气,不能蠢,凭白给自己增加难度,为难自己干什么?
有发展前景是为了自己过去后能够进行发展,起码不能一眼望到头。
这也就说明,这个地方的人口不能太少。
想要发展最重要的,商业肯定不能差,不然发展也难,那么沿海最好,也方便布置后路。
细想沿海之地,江浙沿海以北之地,都不用想了。
这些地方,要么是朝廷无比看重的,要么就是以后大明迁都,直接成为重点地区。
而往更南处,只有福建、广州一带了,加个如今的琼州府。
但这几个地方都不理想,要么有其他地方包围,至於琼州府,大明如今的水师,也强大啊。
搞不好就成了孤地、绝地,到时想跑都没法跑。
最好还是得不仅沿海,还得有一定纵深,只有一面靠大明,关键还得適合耕种。
毕竟想要人口多,耕地少了也不行,说到底,还是农耕之国。
没吃的,其他的都別想。
朱高燧一时间都麻了,这个地方,在大明哪里?
一时半会的,朱高燧是真想不到这个地方在哪,哪里有能够满足他需要的这些条件的地方。
想了一会,朱高燧跪得腿都有些麻了,缓缓站了起来。
至於上面的朱棣,虽然刚才朱棣的声音很大,但他是真没有注意去听。
满脑子都在想著那些事,谁知道朱棣说什么。
当一个人集中精神想某一件事时,外部的变化,是没法察觉的。
而且自己在北平做的那些事,他自己脑袋里也清楚,要不是有人弹劾到朱棣面前,並且弹劾的人不少,他都不会有这一遭。
所以,既然不是那种丧尽天良的事,他又要准备去远离朝堂的地方就藩,他还在意朱棣干什么?
朱棣总共就他们三个儿子,还是嫡子,他又没有犯下太大的错,还能把他杀咯?
“嘶~”
朱高燧缓缓站起身,腿一时都有些麻,差点没有站稳。
揉了揉腿,缓了一会,才感觉好受了一些。
然而,朱棣威严的声音,却是突然再度传来。
“赵王!你在做什么?朕刚才说的话,你没听见?”
朱高燧循声看去,只见朱棣此刻脸面黑如碳,目光紧紧的盯著他看。
朱高燧却是无心顾及这些,看向朱棣的目光,都带著敬佩。
对这位永乐大帝,他是真的佩服。
文治武功,可以说都很是出色了,更是將大明带到巔峰时期的帝王。
灭安南设立交趾,五征蒙古,东北方向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女真等各族,库页岛方向设立卫所,西北设立哈密卫,又组织舰队下西洋。
大明在此期间不断开疆扩土,影响力也是最为巔峰的时期。
舰队下西洋,让南洋、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部分地方,等等之地,全部见识到了什么叫强大的大明。
诸国纷纷来到大明朝贡,再次扩大了汉人的影响力。
只是可惜,所有的一切,隨著朱高炽与朱瞻基上位后的一通折腾,这些渐渐都没了。
这些,让朱高燧都有些遗憾,若是朱高炽与朱瞻基能够保持朱棣定下的调子发展,大明,恐怕会发展成另外一番景象吧。
那所谓的大航海时代,大明恐怕也將会彻底占据主导地位吧,或许大明自己都可以开启大航海时代了。
朱棣的种种功绩,又怎么不让朱高燧佩服。
但很快,朱高燧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可观上他虽然佩服朱棣,但眼下,朱棣却是在向他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