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军入洛阳(2/2)
残破屋宇內,微弱的灯火摇曳,一张粗糙摊开的地图成为焦点。
高儼坐上主位,率先开口:“我不通军事,形势危急,请诸公畅言破贼之策。”
隨后他將目光移向向高长恭,示意他为眾人介绍一下战况。
闻高儼之语,高长恭会意,立刻指著摊开的地图详细匯报:“据连日探查及各路斥候所报,周贼此番主攻河洛,其主將身份已察明,为周之齐公宇文宪!”
高儼頷首,心中明了。
宇文宪是北周中后期最重要的將领之一,又是宗室,自宇文护时期便受到重用。
宇文邕亲政后,宇文宪依旧深受信赖,
此次他为主帅,並不令人意外。
高长恭停顿一下,手指精准地落到地图上的关键一点:“宇文宪攻克河阴后,並未趁势直扑洛阳城下。其主力,目前仍屯兵河阴。”
帐內气氛一凝。
卢潜与唐邕皆盯著地图上的河阴標记,眉头紧锁。
高长恭的结论带著一丝不確定与忧虑:“令人不解的是,其態势颇为诡异——自克河阴后数日,宇文宪竟无大举进军洛阳之意。”
“其营中旗帜虽密,斥候回报却言其调度反常,並无迫人战意,只是在河阴一带维持著一种……异常的静默。”
“静默?”卢潜眉头紧蹙,“宇文宪智勇兼备,破城后不乘胜追击,必有缘故!”
“或是粮草不济,兵马未至?”一路上沉默不语的厙狄伏连问道。
高长恭摇摇头:“河阴位於黄河沿岸,兵粮补充不难。”
唐邕捻著短须,沉声道:“宇文宪非轻进无谋之辈。彼不动,必有深意。或待玉壁主战之地牵制斛律丞相更甚;或欲引我洛阳之军出城野战,彼以逸待劳,设伏击之。”
“然其按兵不动於我大不利!”高长恭俊朗的眉头紧锁,忧心忡忡,“我军星夜驰援至此,人马疲惫,粮秣转运尚需时日。拖得越久,我军士气反而易泄。”
“宇文宪占据河阴渡口,援兵粮道皆便;而我洛阳残破,补给维艰,久困孤城,此消彼长之势日显!”
“故臣斗胆建言,应即刻出兵。若殿下允准,臣请率精兵,急攻河阴。纵不克,亦可挫其锋芒,迫其分心,不敢全力图谋洛阳!”
他目光灼灼,带著宗室猛將特有的锐气与担当。
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是他认定的生机。
然而,卢潜缓缓摇头,他更为持重:“殿下,兰陵王忠勇可嘉。然河阴已失,宇文宪据城而守,更兼有黄河水道之利。我军长途奔袭至此,步卒乏累,骑兵亦不足形成碾压之势。贸然攻坚,乃舍长取短。”
“万一在坚城之下受挫,甚至……中其埋伏,则洛阳危矣,鄴城震动!”
“依臣之见,当一面加固洛阳现有城防,哪怕修葺断壁残垣,立下寨柵;一面遣精锐游骑,昼夜不停袭扰其粮道、斥候,疲敝其军,待其师老兵疲、粮秣不继或后方有变,方可伺机反击。”
唐邕頷首支持卢潜:“卢侍中所言稳妥。孙子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宇文宪正是以逸待劳之態。我军新至,即便欲起战端,敌方亦会避战不出。”
高长恭反驳:“二位大人所言虽是常理,然此刻岂是寻常僵持之时?宇文宪按兵不动,更像是在熬!”
“熬?”一直静听各方爭论、目光始终未离开地图的高儼,缓缓抬起头,眸中精芒一闪。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点:“长恭所言极是,宇文宪在熬。”
眾人的目光瞬间聚焦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