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职务任免(2/2)
“前梁之时,梁元欲杀王琳,其旧眾爱其为人,乃据理力爭,遂全其性命。”
“且王琳曾镇寿阳,赏罚明是,绝无疏漏,於民中颇有威望。卢潜被调回,有其接任,能定人心。”
“若王琳为扬州刺史,必能內抚民眾,外摄陈氏。”
高儼所言非虚。
王琳固然有侯景之乱后纵容部眾劫掠的史料,但大概是彼时无力制止手下。
而在南陈太建北伐中,他匆忙遭到齐室启用。
却因友军不救被困寿阳,陈將吴明彻引淝水淹城,围攻三月终被攻破。
这时王琳方回寿阳不久,城破被抓。
不仅百姓哭泣跟隨他,甚至陈军中亦有人为其求情。
吴明彻担心其威望过甚以致生变,隨即杀之。
百姓哭声如雷,不顾危险去祭奠他。
由此可见,王琳在寿阳有非常好的人心基础。
冯子琮、张雕听完高儼的论述,默默深思。
不久后,张雕率先发言:“臣无异议,全依殿下之意。”
高儼满意地点了点头,望向冯子琮。
冯子琮微捋须髯:“臣亦无异议。只是——”
“臣闻王琳久思南討之事,与殿下、诸公前些日子所商议相悖,”他拉长了语调,“殿下可否与其约,不得以私心贸然与陈人生端,以妨误大事。”
“令公放心,”高儼欣然应允,“王琳非冒大不韙之人,我与其约,必不至於此。”
冯子琮道:“殿下有识人之明,臣觉心安。”
他又道:“臣蒙殿下拔擢,得以兼任尚书令、侍中、吏部尚书,时有忧患,恐薄才不能胜任。”
“如今殿下欲以卢潜为侍中,正合臣心。臣欲向殿下请辞吏部尚书之职。”
此言一出,高儼及张雕都是微惊。
而冯子琮面色平静,似是早有准备。
高儼没想到他这般直白的此事,先是一怔,后又觉释然。
冯子琮原本虽身兼多职,即尚书右僕射、侍中、吏部尚书,但不算大权独揽,只能说是多而不精。
加之不受高纬亲近,亦不得和士开信任,在北齐朝堂中枢显得有些尷尬。
自高儼政变后,將他升为尚书令,便是实际上的宰相。
此时再身兼多职,便有些说不过去了。
视他模样,大概早有心理准备。
如今高儼欲升卢潜为侍中,冯子琮便伺机再度提出辞去吏部尚书之职。
既示坦荡,又表忠心。
高儼稍稍沉吟:“令公不必多虑,侍中之职或不可免,吏部尚书却可如故。”
此时的吏部尚书不像后世的“天官”那般权势,但也能掌荣褒、选补,不容小覷,居尚书省各部尚书之首。
冯子琮摇摇头,语气坚决:“殿下,非臣故作清高,实乃力不从心。且臣已为尚书令,又为所领尚书,於礼制不合。”
高儼斟酌片刻,遂道:“既然令公执意如此,那我便应允了。”
既然冯子琮其意已决,便顺其自然,皆大欢喜。
他接著问:“令公以为何人能堪吏部尚书之职?”
冯子琮自觉辞去吏部尚书之职,高儼自然也需考虑其意见,略微宽抚。
冯子琮先作思量状,不久將话题拋向张雕:“臣忙於政事,久不察下属,欲荐而苦於不知。张中书想必能代臣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