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王献策(2/2)
高舍洛为领军將军,接掌禁军;刘辟疆为中侍中,控制內廷。
最重要的是,高儼本人继续都督京畿军事,確保兵权核心在握,不必加封其他官职,便可保证政变成果。
纷纷听过高儼对自己的任职处理,眾人皆內心一定。
有喜形於色者,如高舍洛、刘辟疆;有微微苦笑但也安下心来者,如厙狄伏连;亦有面色不变者,如高孝珩、冯子琮、王子宜。
而高延宗却有些漫不经心,不甚在意自己受到了什么封赏。
高儼將眾人神態表情看在眼里,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这次“分赃”,虽然谈不上人人公平公正,但也算得上合情合理了。
“此外,凡参与军士者,皆赏金、银各十两。”
高儼接著补充道:“赏赐钱財由我府中出。”
厙狄伏连会意,走上前道:“臣替诸將士谢过殿下大恩!”
高孝珩待眾人谢过高儼,又似是不经意提到:“近日,平原王正病篤,殿下可使人探问。”
高儼闻言,心念一动。
平原王,即左丞相段韶,亦是北齐三杰之一。
虽然其名气不如斛律光、高长恭,但论功绩、能力,他才是毋庸置疑的三杰之首。
后世有人將他与南朝梁的韦睿並称,都是立下大功却未入武庙的代表。
段韶与高欢的亲戚关係,正如高儼与冯子琮的关係,互称姨父和外甥。
因此亲密关係,加上段韶少有將才,高欢將他放在左右。
后来,在东西魏时期的邙山之战中,段韶还从西魏大將贺拔胜槊下救过高欢一命。
高欢生前曾嘱託高澄:“亲戚之中,只有此子(段韶),军旅大事,宜共筹之。”
高欢既死,段韶歷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高纬几朝,战过尔朱兆、侯景、韦孝宽、杨忠、宇文护、宇文宪、尉迟迥,可以说是打满全场,出將入相,立下赫赫功绩。
他也是北齐三杰中唯一一个善终的,而且正是在武平二年病逝。
高儼的目光立马变得凝重起来,据他所知,段韶某次战中突然生疾,病中嘱託高长恭接替他的位置,战胜而归,隨后不久病逝。
现在段韶已病倒,估计没过多久便会离世。
留给他的时间並不多了,高儼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段韶在宗室、勛贵中都有极大威名,当下高儼最为忌惮的斛律光虽与其不和,但也需让他三分。
其又有汉人身份,在地方为政时深得民心,简直是送上来稳定朝局、团结北齐诸集团的一个机会。
若高儼將此运作得当,完全可以稳固自身地位的同时,推进一些大事,比如打压宗室、抑制武勛、崇扬文治等等。
想到此处,高儼望向高孝珩的目光中忍不住出现讚许之色。
而高孝珩则淡然处之,仿佛自己只是说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高儼心里明白,高孝珩眼下献策,未必就代表著已经心悦臣服,只是出於生存自保的政治表態。
若高儼能够成事,那么高孝珩便顺水推舟,藉机拥护;
若高儼失势,高纬重新掌权,虽然恨他牙痒痒的,但也不至於视他为乱臣贼子。
不过,高孝珩虽然持重,没有在表面上出谋划策,而是暗戳戳加以提醒,但这未必不是高儼想看到的场面。
高儼心中大定,遂慨然讚嘆道:“皇兄此议甚善。平原王乃国之柱石,岂可轻忽?待此间事了,我必亲往平原王府探疾!”
高孝珩赞道:“殿下明鑑。”
高儼忽然心念一动,问道:“我闻兰陵王与平原王素睦,不知……”
隨后他又摇摇头:“兰陵王將兵在外,有军务在身,皇兄若得閒暇,可隨我一同前往。”
高孝珩听高儼提起高长恭,先是一惊,再听其意,知道高儼愈借段韶和高长恭间良好关係与段韶拉亲近。
见高儼主动否决邀高长恭一事,他自知无法推脱,便笑道:“固所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