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国子监之行(五)二合一(2/2)
郑覃微微頷首,心中评价:
此子机变有余,然气节,有待商榷,不过,倒是个能在大唐立足的料子。
陈夷直、王起他们更关注的是皇帝对典故的熟悉和那看似隨意却暗藏机锋的问话方式。
陈夷直心中暗赞:
陛下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更善以言语试臣下之心,此非寻常帝王所能为。
王起则想的是:
这倭国史事颇为冷僻,陛下竟也知晓?看来宫中典籍,陛下涉猎甚广。
他们对倭人卑微的姿態倒不意外,天朝上国,四夷宾服,理当如此。
其他留学生(新罗、渤海等)他们看著那倭国的井上仁在皇帝面前大放异彩。
尤其是最后那句响亮的此间乐不思,引得皇帝似乎微微頷首,眼中都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甚至一丝嫉妒。
能得到大唐天子当面的垂询和认可(至少在表面上看是如此),这是何等荣耀!
他们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也要更加努力表现,爭取在皇帝心中留下印象。
李炎看著眼前这忠心耿耿的倭井上仁,以及他身后那几个同样伏低身体、噤若寒蝉的同胞,终於淡淡一笑,挥了挥手:
“尔邦有向学慕化之心,朕已知晓。望尔等勤学精进,將天朝文教广布东瀛,不负此行。”
“谢陛下天恩!”倭国留学生们如蒙大赦,再拜叩首,才小心翼翼地躬身退了出去,那井上仁退下时,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透一片。
接见完毕,李炎起身,走出明伦堂时,长安城已笼罩在暮色之中,残阳如血,映照著国子监古朴的屋檐和远处巍峨的宫闕。
“回宫。”李炎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金吾卫开道,仪仗再起,右军扈从的铁甲在暮色中更显森冷。
仇士良和鱼弘志一左一右,护卫著鑾驾,在渐起的寒风中,向著那座象徵著无上权力也的大明宫,缓缓归去。
鑾驾穿过重重宫门,碾过熟悉的宫道,最终停在了紫宸殿前。
暮色四合,宫灯已经亮起,李炎在仇士良和鱼弘志一左一右的虚扶下步下车輦。
“今日诸卿隨行辛苦,天色已晚,且都早些回去歇息吧。”
李炎的声音带著温和,目光扫过隨行的陈夷行、王起、郑覃等官员,最后落在仇、鱼二人身上。
“臣等(老奴)告退,陛下亦请保重圣躬。”眾人齐齐躬身行礼。
官员们依序告退。崔郸、王起等人带著对今日问政的感慨与对皇帝印象的重新评估离去。
郑覃则步履匆匆,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督促监生们润色奏疏,確保三日后呈递的是精华之言。
就在鱼弘志也准备隨著人流退下时,李炎仿佛不经意地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
“韩国公且留步。”
鱼弘志肥胖的身躯立刻定住,脸上瞬间堆起无比恭顺的笑容,趋前几步,深深弯下腰去:“老奴在,陛下有何吩咐?”
李炎看著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今日右神策军沿途护卫及监內警戒,安排得甚为妥当,將士精神饱满,队列齐整,朕心甚慰。韩国公统军有方,辛苦了。”
鱼弘志心中狂喜,如同三伏天喝了冰酪浆般畅快,腰弯得更低,声音带著激动的颤抖:“陛下谬讚!护卫圣驾周全乃老奴与右军儿郎本分!能得陛下金口一赞,老奴与右军上下皆感念天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鱼弘志一边表忠心,眼角余光飞快地瞥了一眼尚未完全离开的仇士良。
只见仇士良脚步微顿,侧脸在宫灯映照下显得格外冷硬,却並未回头。
李炎微微頷首,语气平淡却说到:
“嗯。明日朝会后,韩国公来紫宸殿一趟,朕有些话要对你说。今日且先回去好生歇息。”
“喏!老奴遵旨,谢陛下恩典,老奴告退。明日定当准时覲见!”
鱼弘志强压著心头的狂喜和巨大的好奇,深深一揖,倒退几步,方才转身离去。
那宽厚的背影在宫灯的拖曳下,竟透出几分志得意满的轻快。
鱼弘志坐在回府的马车中,车轮碾过宫道的声响在他耳中都仿佛变成了美妙的乐章。
鱼弘志肥胖的脸上笑容抑制不住地绽开。
果然!主动请缨护卫、卖力表现是对的是对的,还特意在仇士良那老狗面前夸讚。(这是鱼弘志自认为的)
陛下看到了咱的忠心与能力!明日单独召见。
会是什么事?难道是要重用我右军?分他仇士良的权柄?
又或是因为那今日偷听到的陛下对倭人的厌恶,想让我去办点特別的事?
还是…无数念头在他脑海中翻腾,不管是什么,这都是天大的机会!
只要抓住陛下的心思,嘿嘿,仇士良,你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鱼弘志越想越兴奋,手指无意识地敲打著车厢壁,眼中闪烁著贪婪与野心的光芒。
车驾驶过寂静的皇城街道,鱼弘志甚至忍不住掀开车帘一角,望向楚国公府那灯火辉煌的方向,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陈夷行並未直接回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中书侍郎值房。很快,得到消息的郑覃、李绅、李让夷等李党核心人物便悄然匯聚於此。
烛光下,陈夷行將今日国子监问政的详细经过,特別是皇帝对各位监生发言的反应、神態、点评,以及最后对留学生(尤其是倭国)的微妙態度,一一复述。
“文饶公入京在即,陛下今日之表现,诸位以为如何?”陈夷行环视眾人问道。
郑覃首先开口,难掩兴奋:
“陛下虚怀若谷,纳言如流,虽未当场决断,然其倾听之专注,鼓励之真诚,尤对王衍漕运之议流露讚许,足见其心向实务,绝非空谈道德之辈!此正合文饶公施政之要!”
李绅捻须沉吟说到:
“更难得的是陛下那份沉稳,面对程武那等近乎指斥神策军的狂言,竟能不露异色,反以忠勇可嘉勉之。
这份养气功夫,这份对大局的掌控,绝非寻常天子能有。
依我看,陛下心中自有丘壑,只是时机未到,引而不发。”
李让夷补充道:
“还有对倭国留学生的態度,陛下那一瞬的异色虽快,却绝非作偽。
此中或有深意?是否预示陛下对外邦,尤其东瀛,有不同於以往的方略?”
陈夷行眼中精光闪烁,总结道:
“诸位所见略同。陛下今日所为,一显其求才纳諫、务实重效之明君气象,二显其深沉隱忍、掌控全局之帝王心术。
待文饶公入朝,君臣相得,整肃吏治,经略財政,削平藩镇,中兴之业,或可期也,吾辈当尽心辅弼,静待时机!
眾人闻言,皆露喜色,仿佛看到了李党重掌朝纲、大展宏图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