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骑乘服务(1/2)
姜维似懂非懂,他骨子里还是“重农抑商”的思想,所以並不太理解区区一条商路而已,能对一个国家產生什么影响。
马哲拍了拍姜维的肩膀,没有再纠结这个话题。姜维迟早会理解的,不急於一时跟他讲清楚。
“我们进城吧!”
“好!”
两人来到城前,两个羌人却拦住了他们!
羌人多穿羊皮褂子,这种无袖的羊皮背心,可两面穿。晴天毛向內保暖,雨天毛向外防水。
腿上缠著羊毛毡,腰上束著毛织腰带,掛著火镰、腰刀等工具。
“交钱!”二羌用生硬的西北方言说道:
“什么规矩?谁准许你们在此收钱的?”姜维怒道:
“这是『索大宗』的规矩,凡进城之人,一律交十枚五銖钱!”
一斛粮食约六十斤,值百枚五銖钱,十枚五銖钱够买六斤粟麦了。
不得不提一点,三国之中,只有曹魏坚持使用足值五銖钱,因而经济最为稳定。
蜀汉用直百五銖,从初铸时的九克一枚到后期一枚仅零点五克,缩水十八倍,导致了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孙吴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即一枚大钱当五百钱、一千钱用,但因民间抵制严重,很快便废止了,否则估计通胀要超越蜀汉。
这既是蜀汉国力衰微的无奈,也是早已標定好的结局。
谁使用金圆券,谁就必然败亡!
失民心者,失天下!
姜维还欲爭辩,却被马哲轻轻拽住了衣服。
姜维看向他,马哲只是微微摇头,“伯约,你我初来乍到,不宜多生事端!”
说罢,马哲便掏出十枚魏五銖,交给了二羌。
进入城中不久,便来到了“市”,这里胡汉杂糅。
汉民著宽袖深衣,胡人披髮左衽、束革带。西北方言、粟特语、波斯语、羌语混杂,交易著丝绸、马匹等商品。
“来瞅一瞅,看一看了!刚成年的汗血宝马,当年霍去病就是骑著此马,这才最后战胜我大匈奴的。”
一个匈奴人吹著牛逼推销著自己的宝马。
姜维眼前一亮,目不转睛地盯著那匹马。
果然无论哪个时期,男人都钟爱坐骑。
唯一不同的是古代爱宝马,现在爱豪车!
马哲也朝那马看去,只见其毛色发亮、眼神机敏。再绕到后面,胸宽臀厚、四肢强健。最后检查其口鼻,確认无疾病。
“我们挑马的时候有句口诀!”
“叫远看一张皮,近看四肢蹄,前看胸膛宽,后看屁股齐。”
“这匹马全都完美符合!”
姜维抚摸著那匹骏马,连连夸讚。
这確实是一匹优秀的土库曼汗血马!
“老板,此马多少钱?”姜维询价道:
那匈奴商人伸出一根手指在姜维面前晃了晃,道:
“便宜,只要一百匹丝绸!”
“啥?一百匹丝绸?这还叫便宜!你怎么不去抢?”马哲不禁惊叫出声道:
“抢?那是我祖宗干的事,我们现在都讲文明了!”
匈奴商人凑过来一脸諂媚道:
“千金易得,良驹难求!错过今天可就没有了。”
“我观二位客官也並非拮据之人,何不就此买下?”
姜维有些心动,可一百匹丝绸的价格著实让他有些心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