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离经叛道,守旧之私(2/2)
“夫欲变法而洱阻力,当效“以新利补旧缺”之术。盖旧利所在,势若盘石,若徒夺其旧而无新利以偿,则怨谤必起。
今西洋诸番,涉重洋而拓外域,非独求珍奇,实乃於四海之外开未辟之利源,以新获之財货,
补国內变革之需,此所谓“以夷狄之利,济华夏之变”也。
臣以为,可仿古之“张騫凿空”,“郑和下西洋”之意,开海禁以通蕃商,於粤闽设市舶提举司,总掌诸蕃贸易,以税银之入充国库,则田赋可减;又可募商贾往外屯垦,所获之利,半归朝廷,半予商民,使守旧者虽失田亩兼併之利,而得海舶贸易之惠。
此非背圣贤“因时制宜”之教,实乃循《周易》“穷变通久”之训也———
101看书1?1???.???全手打无错站
以新利补旧缺辛顺安心中不由暗暗思索起来,到了这里,他也才真微微恍然这其中的逻辑,只觉这般说法倒是颇为暗合“疏导”之意。
至於文中所说的相仿西洋番邦,贸易屯垦之流,他却反而不怎么在意了。
一则是身为儒家士子,对於这种天朝效仿番邦蛮夷的做法,心中天然就是觉得不合礼法,甚至有些荒谬,不免就会有些牴触之意。
二则就是贸易屯垦之流,在辛顺安眼中,不过只“小道”尔。在他看来,若是真想要国富民强,无论如何,都自该首尊圣人之言,倡以道德教化,届时君知爱民如水,民晓忠君爱国,则这天底下如今的诸多祸乱,自会如水之沉浊浮清一般,自然而然的便解了。
当然了,到了殿试这一考,主打的就是一个“广开言路”,只要不是谋逆犯上之言,那无论说什么都是无碍,所以辛顺安心中虽是不甚认同这两点,但却也没觉得这般话真就不能说了。
毕竟除了这些他不认同的东西,至少文中那句“非真违圣人之言,实因触动守旧之私耳”,以及所谓“以新利而补旧缺”,他心中还是觉得颇为新颖,有趣的。
隨后,辛顺安便又细看起来。
“臣观歷代变法功败垂成,非术之不善,在纲纪弛而根本未革也。欲行新法,当以“清吏治、
抑豪强、固邦本、正学统”为要。
一日肃吏治以明赏罚。韩非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今吏治之,在於“法行庶民而屈权贵”。宜仿宣帝“循名责实”之政,立考成法:以三年为考,核州县官“田赋完欠、盗贼多寡、狱讼平允”诸事,按册陟,若王公贵胃犯赃,一体论罪,无得姑息。
又置巡按御史,仿洪武之制,“代天巡狩”,凡官吏贪墨、苛政害民者,许其“风闻奏事”
使百官知“天威尺尺”,不敢懈弛——“”
倒算得上四平八稳辛顺安不由轻点了点头。
其实无论是復考成法,又或是设置监察御史,都算是已有旧例,朝野之中时不时就也有人会提上一次。
当今的大乾也有类似制度,例如每三年一次的“京察”,还有於地方上所设的巡视州县,纠正刑狱,又或是巡盐,巡漕,巡关,巡江等诸多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