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潜心反省,融会贯通(2/2)
之前便已说过,会试所考的內容与乡试无异,所以贾琛就也按著之前准备乡试的节奏细心温习起来,主要针对就还是策论一项。
上次乡试自己的几篇策论,听主考官郑嘉宇所说,似乎在改卷的诸房官之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论,以至於差点被评了一个“偏激狂放”,想来若不是得了郑嘉宇的另眼青睞,乡试想要上榜,应也就是不太可能了。
所以如今贾琛重新温习功课,不免也就是审视起了这般教训。
为什么自己写的文章,会是出了这般问题呢?
按理来说,他策论一项,大体依照都是依照晏平法子在走,而其人曾经又是中了经魁名次,若策论一项有差,哪里又是可能中这般高的名次?
所以问题,其实也还是出在贾琛自己的身上,而经过数日的潜心思索与反省后,他也终於是总结出了几点问题。
一则,便是晏平的思路虽好,可那套法子说到底,终究还是晏平经过数十年寒窗苦读的感悟,以及自身学识,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东西。
这种东西带有强烈的“自我性”,因为其中的种种思路,都是晏平自己所思所想,天然就是极为独特,若无相应的学识积累与感悟,进行融会贯通,到最后恐也只能学到些皮毛。
而贾琛自己呢?
若是拋开前身不谈,学习儒学满打满算下来,还不到一年时间,他虽自认学习能力不差,可比起晏平这种连中几元的天之骄子,难免就显得有些不如。
想要在不到短短半年內,就將这种天才独特的思路与方法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实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如今距离会试,还有约莫半年的时间,他还有充裕的时间准备。
二则,贾琛就也是反思起了自己身上看不见的“长衫”。
来到这方世界虽也快一年了,可许多时候,他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依旧是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出发,许多时候都是没有贴合时代,融入时代,甚至是对於这般时代,还总是隱隱带有几分自大与轻视之意。
这般问题体现在之前的乡试中,自然便也是所谓的“偏激狂放”了。
纵然贾琛行文中一直在尽力贴合儒家经义,可那些改卷的房官哪一个又不是眼力毒辣,学识深厚的举人前辈,地方学官?
是真解还是假知,恐怕他们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由此贾琛被贴上一个所谓的“偏激狂放”,倒也就是正常了。
由此,若不脱掉身上的“长衫”,那半年之后的会试之中,贾琛也几乎,乃至是一定要落榜的,因为与他竞爭的那些人,无一不是寒窗苦读数十年,通解儒家经义,並且还能从无数人中脱颖而出的举人。
对比这些人交出的试卷,贾琛的问题只会愈发暴露·那要如何解决呢?
自然便是要多看多学了。
这些日子里,贾琛也一直都在通读学政衙门歷年帖出来的优秀试卷,从解题思路,起承转合等方面,细致学习並模仿,每每看完一题,一解,就是要自己亲自动笔写上一篇文章,再与先前之解互相对比,寻找不足与缺陷。
所以在这些日子里,除却必要的外出外,他才会一直待在府中,因为他真的是很忙就是了。
午后。
贾琛与香菱,晴雯二人一同用过饭后,就也是准备回里屋去了。
不过这时,院门却是被人敲响,晴雯见状忙去开了门,才发现来的是个容貌端正,穿著富贵的半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