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翰林学士,外放之意(2/2)
来到院中之后。
果然便是见到一身著四爪龙袍,面容柔和之人,其人身后还跟著数十位贴身护卫的带刀侍卫,
个个目光如炬,一看就是军中好手。
郑嘉宇见状,便是上前一步,对著那为首著四爪龙袍之人,轻拱了拱手。
“下官见过楚王殿下。”
另一边。
为首著四爪龙袍之人,自然便是当今的大乾楚王李铭,其人年约二旬,面容柔和,身上气质沉稳平静,此时见到眼前郑嘉宇,柔和面容上便也是含笑轻点了点头。
“本王此番只是在旁观政,並无插手科举之职权,郑学士仍是父皇钦点的此间乡试主事之人,
万勿要因为本王的叻扰而乱了先后。”
李铭开府之后,便一直是在六部之一的礼部观政,而科举之事又是归属礼部管辖,所以其人此番过来观政,倒也合情合理,指摘不得,並且其人也已是得了崇平帝的准许,此番郑嘉宇也是提前知晓其人要过来的。
所以现在听到此话,便也是轻点了点头,拱手应了一声“是”,隨后就是伸手引著李铭朝里而去,李铭见了,则也是含笑应下,只与其人一同而去。
以翰林学士之清贵尊崇,就是李铭亲王之尊也需得有上几分重视,就更別说郑嘉宇平日还颇受崇平帝重视了。
入了主庭。
二人便也是各自坐下,自有旁的官员上前来为二人斟上香茶。
李铭接过抿过一口后,便是看向郑嘉宇笑道一句:“说起来,郑学士入翰林院已是有几年了吧?”
“是有三年了。”郑嘉宇闻言也是应道一句。
“那应是快了——”李铭闻言若有所思般轻点了点头,“依照惯例,再有二三年便应外放了,
以郑学士之才德,届时说不得便是个知府或知州了。”
普通二,三甲进土,虽没有能直接进入翰林院,但朝考成绩优秀者,也可以进入庶常馆成为庶吉士,在三年之后的散馆考中,成绩优异些的,可以的被选入翰林,成为翰林学士。其余没有进入翰林的,也大都也可以在六部之中任个六品的主事,成为旁人羡慕的京官。
只有少部分会被外放知县,但由於出身的关係,升迁之路也会好上许多。
而那些没有通过朝考的二,三甲的进士,他们大都只能在六部任职,或者被派往外地担任知县。
这类人往往很难得到晋升,如果是京官,能够达到郎中已经算是顶峰;而如果是外放的知县,
则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再次晋升了。
而郑嘉宇乃是翰林出身,又颇受崇平帝重视,一旦外任,也基本能锁定一个正四品的知府,又或是从四品,正五品的知州,不但起点高,之后只要不出大差错,升迁之路基本也是畅通无阻。
这便也是翰林出身的另一大好处了。
回到现在。
听到李铭之话,郑嘉宇稍顿了一顿后,却只是轻摇头应道:“知府还是知州,全凭圣意定夺,
只要能报国事,便是一任知县也是极好的———“
翰林学士的身份虽是清贵无比,人人羡慕,看重的就是一个养望与养贵之意,可对於郑嘉宇来说,昔日同年如今大都已是各处为官,主政一方,为一地生民百姓计这般的生活,相比起整日在翰林院中清閒清贵,反倒是让他心底有些期待与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