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我是贫民(2/2)
这些感染瘟疫死了的人口,自然直接从帐簿上消失了,以后苏家不用再为这些佃农交人头税了。
地主是要给佃农交人头税的,所以地主才不愿意僱佣太多佃农,寧愿让一个佃农累死累活种四十亩田,也不肯让两个佃农各自轻鬆只种二十亩田。
因为这样可以少交一个佃农的人头税,还可以少一张嘴巴吃饭消耗粮食。
苏家原本有215个佃农和家奴,县署一口气让125个佃农虚空死在了瘟疫里,最后,苏家只剩90个佃农,以后只需要给朝廷缴纳90个佃农的人头税,另外128个佃农的人头税不用交了,因为那125个佃农已经虚空死在了瘟疫里。
每年光是人头税,苏家就要缴纳十多万钱,田赋还要缴纳四万钱,给一家人免除徭役还要几万钱,光是正规的缴费就要將近20万钱,然后还有很多不正规的缴费,比如打点县署官吏们。
所以,苏家每年要给官府送將近三十万的钱,看起来收入很多,但有很多的收入都给官府了。
如今,却是能节省许多支出,因为隱瞒了一半的田亩人口。
地主满意了,以后可以少交税了。
佃农也满意了,以后地主会稍微提升一下佃农的生活水平。
官员更满意了,拿到了很多贿赂。
只有朝廷不满意了,財政税收减少了很多。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土地兼併会导致流民起义,农民失去了土地不是可以当佃农吗?为什么还会成为流民?
他们是这样的想法。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打个比喻:
王家里有四个农民,每个农民有20亩田,一共80亩田,他们四个农民刚好可以养活他们自己,並且种的地不算太多,每天不会太辛苦,可以轻鬆点,生活也更加愜意。
后来,苏家把这四个农民的地都兼併了。
然后,苏家不想僱佣太多佃农,因为想少交人头税,同时也少一张嘴巴吃饭。
於是,苏家把兼併来的80亩田,分给其中被兼併了土地的两个农民去耕种,让他们每人耕种40亩,两个佃农都累死累活把体力用到极限,刚好种完这80亩。
但是,一共有4个失去土地的农民,却只有2个农民成为了佃农,另外2个农民怎么办呢?找苏家?可是苏家已经不需要佃农了呀!
所以,他们就只能成为流民了,到处乞討,直到有一天在乞討路上被人煽动造反。
农民种地只为了养活自己,而地主种地是为了剩余价值,所以地主会用儘可能少的人去种儘可能多的地,以压榨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土地兼併自然就会產生流民。
秭归县其他的豪强富农们,也都想办法给县官们送贿赂,求县官帮他们隱瞒田亩人口数量。
县官们自然是乐意的,有贿赂拿,这当然是好事,不拿白不拿。
王莽都不肯发俸禄了,我们要是不拿贿赂,难道真让我们用爱发电吗?
苏喆(苏宸)更是积极,在已经隱瞒了5000亩农田和125个佃农的情况下,又给县官们送了30万钱,请求再隱瞒更多人口田亩。
张县宰来者不拒。
再接再厉,又把帐簿上苏家剩下的3600亩田隱去了3500亩,只保留100亩,剩下的90个佃农全部隱去,苏家在县署帐簿里连一个佃农都没有。
最终,拥有8600亩田,215个佃农的苏家,在朝廷的官方登记里,变成了一个只有100亩田,且没有佃农的普通自耕农家庭。
以后苏家缴纳赋税,也都是按登记的100亩田和0个佃农的標准来缴纳。
別看我地比你多,佃农比你多,钱比你多,妻妾比你多,但是我有一样比你少呀,那就是我交的税比你少呀,所以你还是有一个地方比贏我了的呀。
虽然你穷得快要吃不起饭,而我有一座庄园,並且有八千多亩田,但在官府的登记里,我才是贫民,你才是富翁。
別问我有多少財產,问就是家徒四壁!
郡署的上差们对这种事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当做没看见,反正县署拿的贿赂,会孝敬一大半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