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谏言(2/2)
“好事,他会起复你。”
“此事多谢将军出力,这是我给将军的一点谢礼,还望笑纳。”
萧弈本待推拒,再一想,与阎晋卿不必客气,遂让张满屯去接。
竟是九匹棉布,玄色、靓青、淡灰,都是萧弈常穿的颜色,足见用心。
“将军,这送得有点意思,正好给你裁春衣。”
“多谢阎公了。”
“将军不必客气,只是,不知给王相公送何见面礼合适?”
“王相公好彰显特权,送礼不在贵,在于尊贵,最好有关于他的功绩。”
“如此,请名家写一副字,书‘经邦济世’,可乎?”
“他会喜欢。”
说到此处,萧弈心念一动,道:“明日,我随你一同去见他。”
阎晋卿大喜,连忙揖礼。
“多谢萧将军。”
萧弈本来不想带礼物,但王峻也算乔迁之喜,遂派人去东市买了一块安阳绣,花了五十钱。
“下官得知王相公是安阳人氏,特意挑选了这块刺绣,贺王相公‘福地呈祥’。”
“有心了。”
王峻冷眼扫过那安阳绣,闷哼了一声,负手走进史府大堂,四处端详,不时摇头,似嫌弃史弘肇的品味。
萧弈与阎晋卿跟上。
再回史府,物是人非,让人唏嘘。
王峻抬头望着堂上“柱石干城”的牌匾,叹道:“史弘肇刚愎自用,骄纵自傲,落得身死下场,应有之意啊……撤了这牌匾,把阎晋卿送的‘经邦济世’字样刻成匾挂上。”
“是。”
萧弈见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一幕发生在眼前,只觉荒谬。
当事人却丝毫不觉,确可谓刚愎自用,骄纵自傲了。
阎晋卿浮出笑意,道:“王相公‘有佐命立国之勋,居代天调鼎之任’,草民只恨四个字难以尽述相公功绩。”
他引用的这句话是郭威亲口说的,王峻听得满意,摆了摆手。
可惜,没把“代天调鼎”四个字也刻上去。
“你原是内客省使,通晓礼仪,暂且起复为鸿胪寺丞,兼判四方馆。”
“谢王相公厚爱,下官定不负重托。”
萧弈心想,这个官职确实安排得适合阎晋卿。
接着,王峻转头看来,淡淡道:“竖子难得来拜会我,何事?”
“晚辈也是有事相求。”
“自称‘晚辈’,是私事,可老夫与你无私谊。”
“晚辈想问一问,能否把安审琦之女从太平宫迁出来?”
“好大的胆子!”
王峻突然发怒,一拍桌案,叱道:“色胆包天!我顾忌朝廷颜面,不曾寻你的错处,你倒蹬鼻子上脸?反了天了!”
萧弈看到阎晋卿被吓得不轻,嚅着唇似想帮忙说话,给了个眼色,示意自己能解决。
他故意沉吟了好一会,才再次开口。
“王相公息怒,我并非因为好色,此事……与寺庙有关。”
“说来。”
萧弈便将自己昨日的提议说了,末了,道:“我想着,若陛下采纳了我的谏言,也许安氏就不宜再住在太平宫。”
“牵强!”王峻叱道:“太平宫是皇家尼寺,必不在拆毁之列,你好色便是好色,不成体统!”
“是。”
“陛下采纳了你的谏言?”
“还没有。”
“陛下不会采纳。”王峻很笃定,且自有理由,喃喃道:“他并未与我提过此事。”
好像郭威做一切决定都得先问他。
萧弈道:“此事利大于国,王相公何不劝劝陛下?”
“你如何算的?算给我听听。”
“是。”
萧弈遂又把推算的田亩、人口、钱财数额仔细说了一遍。
目光瞥去,王峻眼神渐渐锐利,最后果然坐不住了,倏地起身。
果然,这人好权利,以“代天调鼎”自居,行事又比郭威没顾忌,必对此事感兴趣。
而刨除性格上的问题,王峻做事确实很有手段。
只来回踱了两步,几乎没怎么考虑,王峻就开口了。
“此事,我会催促陛下,让他尽快下决心。”
“王相公以苍生为己任,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让人佩服。”
“萧弈,没想到你有些见识,文职确也该补了,先兼个通事舍人。”
“谢王相公栽培,那安氏之事?”
“还问,烂泥扶不上墙!”
“我是考虑到她毕竟是安审琦之女,不能只以‘前朝皇后’视之。”
“允你以别的名义将她悄然带出太平宫安置,但不许让她离开京城一步,否则,唯你是问。”
“可听说安审琦已经归顺……”
“那又如何?”
“是,下官明白。”
如此,达成了与王峻的合作。
目标相同则合,不同了就分道扬镳,没甚大不了的。
出了史宅,阎晋卿主动开了口。
“萧将军,我在城东有一座宅院空置,房屋嘛,正是‘久空则颓,人住则兴’,不知将军可否帮忙请人过去小住一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