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愚人金(1/2)
第242章 愚人金
“所以,你这三个月,一直一个人在这里?”
周景明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张雪芹点点头:“一直在这里,我在淘金河谷里,也看到过他们怎么淘金,就学着用树皮做溜槽,安放在河里,我安放了十多个,每天都去看,有空的时候,还把河边的泥沙刨一些到溜槽里冲洗,只是,得到的金子不多……”
“那你这几个月吃什么?总不会是天天野菜吧?”
周景明忽然想起铁皮房里那半袋子苞米面和铁炉旁放着的油盐之类的东西:“不对……你那些油盐、苞米面是怎么弄来的?”
“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天天挖野菜,小河里也有鱼,我用木棒去打,后来挡了小坝子,鱼会游进去,我只要把小坝子里的水放掉就能捡,捡完又堵起来。
还有,这边水草地里有很多大鸟,很容易捡拾到鸟蛋,看到鸟窝,用衣服直接去蒙,也能时不时抓到一两只……
那些日子,我大部分时间就是在找吃的。
后来我又想,淘到金子,我走不出去也没用。
还有就是天天吃野菜,吃鱼,身体越来越没力气,心里想着这也不行,还是要先找到出路才行,要想办法弄到吃的油和盐。
我就爬到山上去看,到周围去找路,前前后后找了七八天,还真让我找到一条下山的路。
那应该是以前的公路,只是时间长了,不少地方被雨水冲毁,还有很多地方,长了野草、树木,被盖住了,但跟别的地方还是不一样,能大概分辨出来。
我就顺着那条路往外走,只走了两天,就在一片山谷里,看到牧民的毡房,用我那几天在河滩上找到的小块金子,换了些粮食、油盐,还换了些肉。
我带着东西,又回到这里。
等东西用完了,就又来回花上四五天时间,去找牧民换些东西回来……就这样,一直到了现在。”
周景明听完张雪芹说的这些事情,心里一阵唏嘘。
他不得不承认,除去过往不说,单就一个人在这种地方生存、淘金这件事情上来说,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而且很有韧性和毅力。
在这种地方生活,别说她是个女人,就连男人也够呛,堪称荒野求生的达人了。
至于她和彭援朝的过往,周景明不想多说什么,因为他很清楚,很多选择,往往身不由己。
周景明只是点评了一句:“比彭援朝那混蛋厉害……大姐,你就放心吧,彭援朝确实在我的矿点上,等我们把这里的事情办完,就领着你一起到矿点上,你一个人在这里,还是太危险,太艰难了。”
张雪芹点了点头,她终于把自己的戒备卸下了不少。
武阳对她淘到的金子,更感兴趣:“大姐,这几个月,你淘到了多少金子?”
“不多,估计能有三四十斤吧!”
张雪芹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又变得警惕、犹豫起来,但终究还是说了出来。
“三四十斤,一个人……这怎么可能?”
武阳瞪大了眼睛:“就凭你说的那十多个溜槽?”
要知道,在哈熊沟那样的矿点上,一百多号人,还动用了机器,一个月下来,也就十七八公斤的样子,按照人头平均算下来,一天一个人也不过就是四克左右的样子。
周景明心里也惊讶,觉得不可能。
河沟里的砂金矿,他一路顺着河流验着上来,表层的品位只是一般,一吨矿料能出三克金子就算不错了。
尽管张雪芹在河道里设置十多个简易的桦树皮溜槽,就凭那水流搬运,又能有多少。
何况,今年雨水并不丰足,数得上的中雨,也就下过三场而已,没有猛烈的流水冲刷,哪里来那么多金子。
他忽然想到巴图之前说过的矿料,如果是从矿料里边淘选金子,那可能性就很大了。
这么想着,他也就问了出来:“大姐,你是不是从岩石矿料里面也弄了些金子?不然,你一个人,三个来月,就靠那些简易溜槽,也弄不到那么多金子啊。”
张雪芹点点头,起身走出铁皮房,指了指后面铁塔所在的碎石山坡:“翻过山坡,那边的沟里有几个矿洞,堆了不少矿石,有些料子里边,看上去金灿灿的,我主要就是在那里把矿石砸碎了,从里面扣了些金子。”
她说起这事儿,巴图也插嘴说道:“我说的那些矿料,就在这大姐说的山沟里。”
这倒引起了周景明极大的兴趣,当即起身:“走,我们过去看看!”
武阳和巴图立马起身跟上,张雪芹想了想,也跟在后面三四米的地方。
这段距离并不是特别远,周景明翻到山坡上,一眼就看到开在那山沟石坡上的几个矿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