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绰号(1/2)
第54章 绰号
许国庆抽了口烟,朝着周继业和林莹看了一眼,又笑道:“说起来你们也真是运气,要是放在现在,户口的事就没那么容易办了。”
“这是为啥?”两人好奇询问。
许国庆道:“前几天刚出消息,上面打算出新政策,公社改乡知道不?”
两人面面相觑,这个他们倒是不知道,不过公社这个机构是历史产生的,而在未来早就没有公社这个说法了,取而代之的只有乡镇。
“现在已经在讨论这个事了,估计快的话明年元旦过后就会逐步实行。魔都和外地不同,这种政策一旦开始,魔都肯定首当其冲,等到正式动起来,原本公社机构就会全面更改,包括现在许多职能都会细分,现在公社的职权会大大削弱……。”
许国庆大致和周继业他们说了说这件事,听完他的解释后周继业和林莹这才恍然大悟。假如这件事是真的,他们还真是运气。要知道现在的公社权利大的很,无论是民政还是其他都是一把抓,再加上特殊的历史原因,只要公社头头点头,基本没什么办不成的。
周继业虽然没在公社混过,但别忘记他老爹周富荣可是支书,再加上他大哥二哥,一个是生产大队长,一个是民兵连长,都是公社的骨干,自然也知晓些这种情况。
庆幸的表情从周继业和林莹脸上闪过,正如许国庆说的那样他们运气真不错,更为许国庆如此消息灵通感到惊讶,按理说这样的事许国庆又怎么知道的呢?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各有各道。”许国庆笑眯眯回了这么一句话。
“许哥,既然你有这些关系,怎么在这种地方上班呢?”周继业好奇地问了一声,按理说许国庆的路子这么粗,人脉这么广,连这种事都能知道,就连他们办户口也是许国庆一手操办的,这样的怎么会在区区一个小国营饭店当厨师呢?
“当厨师没什么不好的,不是有句老话么?荒年饿不死厨师,我在东北那边插队落户好几年,那时候每天最想的就是好好吃上一顿,可在北大荒能有什么好吃的?就那些定量都吃不饱,更不用说荤腥了,现在当了厨师,倒是解了馋了。”
许国庆乐呵呵地说,他这番话倒是实话,周继业和林莹都是从大西北农村出来的,周继业还好些,他毕竟来的晚,可林莹却是实实在在熬了好几年苦日子,要不是周继业的出现,说不定林莹都给她爹硬嫁给了老瘸子呢。
“许哥,凭您的本事,在这里实在屈才了。”林莹感觉到许国庆不想在这话题上多说,但依旧还是感慨了一句。
“工作无分贵贱嘛,能回来,再有一个正当工作岗位就不错了。我这个人性子懒散,不爱给人管,工厂规矩大不想去,先在这凑合着干着,其他的等以后再看。”许国庆意味深长道,周继业和林莹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就岔开了话题聊起了其他。
四人天南地北闲聊着,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傍晚时分。看看时间,那锅霸王别姬炖的也差不多了,许国庆去厨房看了一眼,然后招呼周继业和老文过来打下手,先把大闸蟹蒸上,然后点火起灶,没多少时间就炒了几个菜,让他们把菜端出去,这时候大闸蟹也蒸好了,至于那道霸王别姬是压轴,继续让它慢慢炖着,等其他菜吃的差不多了再端也不迟。
几道菜摆了满满一桌子,倒上酒,老文笑呵呵提议大家先碰一杯,一方面是今天过节,另一方面也是祝贺周继业和林莹户口落实的喜色,同时也为大家的缘分和相聚喝上一杯。
枫泾黄酒一口下去,肚子里暖洋洋的,特别舒畅。
爆炒鳝丝浓油赤酱,上面还撒了胡椒粉,极是好吃。
大闸蟹就更不用说了,老文带来的大闸蟹每个足有七八两个头,这样的大闸蟹在几十年后可是稀罕物,但现在却不值钱,蒸好的大闸蟹装了满满一大面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蟹黄、蟹肉鲜美无比,沾着许国庆用醋、、姜丝和其他调料特别调制的蘸料,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喝一口黄酒,再吃着大闸蟹和鳝丝,腻了再用筷子夹蔬菜解解,可以说今天这顿饭是周继业和林莹来到这个时代吃的最好的一回了。
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觥筹交错,酒至半酣,泪洒滂沱忆当年……。
也许是酒的缘故,他们说话也渐渐放开了,就着前面未尽的话题,你一句我言聊了个畅快。
许国庆是个性情中人,话匣子打开后放松了不少,而且他的知识面很是广泛,当过知青的他见识又多,说起当年在东北下乡的趣事眉飞色舞,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老文是个天生的生意人,八面玲珑,说话聊天搞气氛很有一套。
周继业和老文之间早就混熟了,平日称兄道弟很是熟络,双方的脾气也对胃口,自然在这场合不拘小节。至于林莹,更多时候只是当一个听客,但往往每时发问却总能问到关键上,让众人的谈性更高几分。
四人越聊越是投机,借着酒劲老文突然提议大家以后也别称呼什么文哥、许哥、小周小林什么了,这样太过见外,还是换个称呼以示亲近更妥当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