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154章 152:七路反王聚京

第154章 152:七路反王聚京(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都元婴了,你说我没穿越? 人在洪荒,铭天刻道! 这NPC不削能玩? 末日序列车队:我能升级物资 这位明星过分热情! 民俗从丧葬一条龙开始 天下长宁 唯我独法:奇幻系日常 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 剑碎星辰

第154章 152:七路反王聚京

京城展览馆剧场内的热烈掌声与璀璨星光渐渐散去。

随着主演和嘉宾们在安保人员的护卫下从特殊通道离开,意犹未尽的普通观众们也在一一填写了工作人员发放的《观众意见调查表》后,怀着兴奋的心情,议论纷纷地步入寒冷的夜色中。

调查表上,“非常满意”、“好笑又感动”、“希望尽快全国上映”等评价占据了绝大多数。

剧场后台,王盛、韩三坪与紫禁城影业的张和平等人简短交流后,便邀请刘德桦、张国嵘、周星星、赵苯山等一众重量级嘉宾,连同北影厂联盟的核心成员,分乘数辆安排好的车辆,前往昆仑饭店参加庆功午宴。

这场午宴,既是酬谢各方嘉宾的鼎力支持,也是庆祝《30天》全国巡演圆满收官。

觥筹交错间,宾主尽欢,众人对影片的市场前景一致看好,言语间充满了对北影厂联盟和王盛个人的赞誉。

王盛从容应对,与各位嘉宾、同行交流,进一步巩固着这张日益扩大的关系网。

……

次日,十一月二十九日。

一场由《30天》巡演引发的舆论风暴,在除京城、津城、港岛之外的数个巡演城市,以及众多加入北影厂联盟的电影厂所在属地的都市报上,骤然掀起。

《羊城晚报》娱乐版头条:“《30天》巡演羊城获盛赞,观众追问:为何好片难入粤?”

《钱江晚报》显著位置刊文:“杭城观众为《30天》叫好,遗憾只能‘首映’无缘‘公映’?”

《扬子晚报》评论版:“从《30天》看电影发行壁垒:观众想看,影院难排,谁之过?”

《新民晚报》则以更犀利的标题发问:“《30天》沪上口碑爆棚,12月5日全国公映却仅限京城?区域壁垒何时破冰!”

这些报道口径惊人地一致,均详细描述了《30天》在当地首映礼的火爆场面和观众如潮好评,紧接着笔锋一转,点出影片将于12月5日仅在京城地区正式上映的“残酷现实”。

文章引述现场观众和部分“业内人士”的话,质疑现行电影发行体制的僵化,将矛头直指掌握着影片在本省(市)发行权的各级省级电影公司,认为正是它们的保守与壁垒,导致了“观众想看看不到,好片难以流通”的怪象。

这股舆论风潮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显然有着北影厂联盟精准的舆论引导。

那些在巡演中收集的“观众真实评价”和精心剪辑的采访画面,此刻成了最有力的武器。

……

就在舆论发酵的同一天下午。

北影厂会议室。

一场看似低调,却可能影响电影发行格局的会议正在这里举行。

与会者除了北影厂厂长韩三坪、盛影传媒总经理王盛、紫禁城影业代表张和平等人外,更引人注目的是来自苏省的数位“不速之客”——姑苏市电影公司总经理、金陵市电影公司总经理、梁溪市电影公司总经理、彭城市电影公司总经理,以及龙城、静海、广陵三地的电影公司老总。

这“七路反王”齐聚京城,目的只有一个。

绕过苏省电影公司,直接从北影厂和紫禁城影业拿到《30天》的拷贝,在他们的城市与京城同步上映!

这在此时看来,无疑是极其大胆的举动。

不过也并非没有条件。

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93)3号文件。

打破了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各制片厂可直接向省级电影公司发行影片。

但省级公司依然对本省发行网络拥有强大的控制力。

然而,政策也留下了一些模糊空间,例如并未完全禁止制片厂与市级公司的直接接触,尤其是在省级公司不作为或无法达成协议时,有时可灵活处理。

这为市级公司的“越级”行为提供了一丝理论上的可能。

此外,经济基础,也是这些反王敢上京共商大业的基础。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影院设施较好,观众消费能力强,且深受沪上、港台文化影响,对《30天》这类影片需求旺盛。

看到巡演造成的巨大声量和潜在票房,这些市级公司不愿坐视利益流失,更不甘心受制于可能反应迟缓或利益分配谈不拢的省级公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灵笼:十二符咒?我什么都不缺了 我在北美发癫,癫佬们都当真了 五代风华 喧嚣未及之处 人在箱庭,是纯血龙种 港综:我能刷忠诚度,最大方大佬 重生08,邪修创业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我速通了仙子们的游戏! 还写什么歌,快进到不要笑挑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