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习武 阅军。(2/2)
这里的气氛与刘禪平日习武的精锐校场截然不同。
空气中瀰漫著尘土、汗水和少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
远远望去,一片青灰色的身影正隨著號令移动。
那是少英营。
千余名少年,如同春日里新抽的、尚未长成的竹笋,带著一股倔强的稚嫩。
他们身著浆洗得发白、打著补丁的粗布短褐。
手中紧握削尖的竹竿代替长矛,臂上绑缚著用厚实藤条与硬木简陋綑扎成的盾牌一一原先从江夏带来的所有武器,都已隨庞统调往交州,是以装备简陋得令人心头髮涩。
“列一一队!”一声清越的喝令刺破寂静。
队列最前方,两个身影格外挺拔。
左侧是李茂,比刘禪稍长几岁,乃少英营初创时的老人,面容方正,眼神沉稳。
右侧则是一个新面孔,宋义。身量比同龄人高出一截,瘦削却异常精悍,如同绷紧的弓弦。他站在那里,自有一股凛然之气,虽面容尚显青涩,但那挺拔的身姿与眼神中的锐利,竟隱隱让刘禪想起赵云纵马持枪的风采。
『报!”李茂跨前一步,声如洪钟,“少英营应到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实到一千一百二十七人!请少主检阅!”
“开始操演!”刘禪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
“喏!”李茂与宋义齐声应命,转身面对军阵,同时拔出了腰间的环首刀一一那是目前整个少英营屈指可数的几柄真正的铁製兵器,象徵著他们领队的身份。
“变阵!锋矢一一进!”宋义的喝令比李茂更快一线,带著一种穿透性的力量。
“吼!”千名少年齐声爆喝,稚嫩的嗓音匯聚成一股初生牛续般的咆哮!
简陋的竹矛猛地端平,藤木盾牌紧紧贴在身侧。整个方阵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推动,轰然向前!
尘土在脚下飞扬。
没有整齐划一的铁甲鏗鏘,只有竹矛破空的“鸣鸣”风声,藤木盾牌磕碰的“砰砰”闷响,以及少年们粗重的喘息和踏地的“咚咚”声。
阵型在疾速推进中竭力维持著锋矢之形,如同一柄略显粗糙却锋芒毕露的巨刃,狠狠刺向前方无形的敌人!
刘禪立於台上,胸中涌起难以言喻的豪情与满意。
他两世为人,加起来七十余载,见过的军阵不知凡几。
然而,无论是记忆中父皇的东征大军,还是相父的北伐雄师,此刻竟都不及眼前这群少年带给他的震撼!
纵使装备简陋,纵使队列尚有瑕疵,但那一声声稚嫩却饱含血性的嘶吼,那一往无前、不顾一切向前突刺的气势,那在奔跑中竭力维持却依旧透出的锐利锋芒.—
一股热血直衝顶门!
刘禪猛地鬆开栏杆,一步跨到台前边缘。
“停!”清亮的声音压过了场中的呼喝与脚步。
令行禁止!所有动作在几息之间凝固。
千余名少年保持著最后的姿势,胸膛剧烈起伏,汗水顺著下巴滴落,目光却齐刷刷地投向点將台,带看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校场陷入一片奇异的寂静,唯有粗重的喘息声此起彼伏。
这些少年,除零星本地豪族子弟外,大多选自城外流民,几乎清一色十二三岁的年纪,
刘禪將他们收录营中,操练武艺、教授文字,让他们吃饱饭,定时发放俸禄,还授田於他们的家人。
说是刘禪救了他们全家性命,亦不为过。
因此,当刘禪的身影出现在点將台时,整个喧闹的校场瞬间为之一静。
所有目光匯聚而来,那目光中没有畏惧,只有一种近乎燃烧的灼热,一种找到了归属、渴望被认可的纯粹光芒。
“眾健儿可愿为我征战?”刘禪的声音带著少年人特有的清越,清晰地响彻整个少英营校场。
话音落下,整个校场陷入了一种近乎真空的寂静。旋即,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轰然喷发!
千名少年的吼声匯成一片,地动山摇:
“效死!效死!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