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庞统军势,开始膨胀!(1/2)
第102章 庞统军势,开始膨胀!
肃清山林,初步安顿好蛮族事务后,庞统的目光,终於落回了满目疮的苍梧郡城。
令他欣慰的是,于谦已將战后千头万绪的烂摊子,梳理得井井有条。
无论是降兵的处置,还是內政安抚,皆已尘埃落定。
短短数日,于谦便展露出非凡的治政手腕。
对於临阵倒戈赵奢及其联络的本地土族、豪强,他毫不吝嗇地给予了实质回报:
承认並保护其原有田產,延请赵奢等威望素著者入郡府临时议事堂共商要务。
而于谦对这些豪强的唯一要求,则是將手中私兵交出充作郡兵。
眾豪强倒是有所预料,所以对於此事倒也没有过多纠结。
至於那些吴巨时代的基层吏员,只要手上未曾沾满血污,且肯低眉效忠新主,经一番仔细甄別,大多得以留任。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这迅速稳定了地方基层的运转框架。
隨后便是开仓济民,平抑物价。
于谦雷厉风行,下令开启吴巨囤积如山的官仓,並查抄了几家劣跡斑斑、囤积居奇的豪绅私库。
城中主要街口,粥棚立起,滚烫的米粥每日定时定量施放。
同时,大量官粮以远低於战时的“良心粮”涌入市集,几个胆敢顶风作案的奸商被当眾严惩,血淋淋的人头瞬间扑灭了所有囤粮的邪念。
失控的粮价、盐价,被于谦用血淋漓的人头,一把按住。
隨后则是贴安民告示,宣示仁政。
盖著庞统鲜红大印的安民告示,如同雪片般贴满了城门、市集、乡亭。
识字的吏员和通译,站在告示前,一遍遍高声宣讲著通俗易懂的仁政:
苍梧重归大汉怀抱,刘皇叔仁德广布!
过往种种,一笔勾销!军民人等,安心归田!
流亡在外的乡民,速速归来!被侵占的田產,查实即还!若无田可依,官府助尔开荒!
本年度赋税,酌情减免,与民休息!
更重申“汉蛮一体,共御外侮”之大策。
字字句句,如同甘霖,渗入汉蛮百姓焦渴的心田。
安定民生之后,于谦文对降兵下手。
战场上俘虏的两千余苍梧军卒,则是于谦办的另一件实事。
于谦採取了极为务实的本地化和分而治之策略。
首先將本地兵卒都打散收编。
陈到、霍峻二人亲自坐镇,对俘虏进行严格甄別。
重点挑选出一千五百名土兵:他们必须是苍梧本地籍贯,在吴巨军中地位不高,无特別恶劣的战场暴行记录。
这些人被彻底打散原有建制,以什、伍为单位,编入二人的部队。
每个降兵小队,必由至少两名忠诚可靠的汉军老兵担任正副头目,进行严密监督。
霍峻明確告知:“既往不咎,戴罪立功!严守军纪,护卫乡土者,即为我汉军袍泽,
同享粮餉!心怀异志,触犯军法者,立斩不赦,累及家小!”
同时,粮按时发放,待遇与汉军老兵看齐,迅速稳定了这批人的军心,將其转化为守城的重要力量。
剩下的五百余人,多为吴巨从荆州带来的旧部,忠诚度可疑,家眷也不在本地,难以控制。
霍峻將他们集中看管在城外的临时营地,严加看守。
他们的任务是充当苦力:搬运建寨的木石土方,修被战火破坏的城墙、道路,清理战场废墟。
不过毕竟都是荆州老乡,此时荆州又是皇叔魔下,所以二人也无苛责。
只是让其伙食仅够维持基本体力,行动受到严格限制。
同时庞统也交代:“此辈暂为劳役,严加看管,勿使生乱。待南征战事顺利,后方彻底稳固,再行处置。
届时,或可择其驯服者补充守军,余者发予路费,遣散回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