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荀諶的猜测(2/2)
卢植告知这位上次作为使者,两边聊的不错,暗中斥候又告知,他让人多番打听扬州的情况,
看来对这边好感度还行。
若是有朝一日袁绍真的式微,可能会来投效。
陈信暗中点个讚,这墙角挖的可以有,要知道现在的袁绍虽然没有原时空中好,但要说露出疲態,那可是远不至於,卢植老爷子当真是有一手!
双方聊了近一个时辰,紧要的发生的事几乎都说完,陈信好奇道。
“这次怎么不见伯符,上回他回去柴桑之后,可有什么下文传来?”
对於孙策孙权兄弟的事,陈信那可是兴趣满满,將合肥城下的事情都告知后,又告诉了孙策他身后名,以及孙绍的部分情况。
陈寿对此就有过不平,他认为孙权只给孙策“长沙恆王”是有点吝嗇的。
《吴书·孙討逆传》中就有记载,“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孙绍)止侯爵,於义俭矣。”
陈信很客观的告知孙策,这是受困於当时的政治背景,能追封皇帝最好,但给王爵也勉强说的过去。
其实大部分人看来,孙绍当时是翻不起什么浪的,这也是普遍认为孙权不够道义的关键所在。
身后名的事马马虎虎可以,但另外件事,陈信当然是有话直说,孙绍的吴侯被剥夺,並最终改为上虞侯。
这也就罢了,但孙绍独子孙奉,被孙皓那个牲口给弄死了,自此孙策一脉算是彻底绝嗣。
孙策当时脸色铁青,自己死於刺杀,让弟弟上位,结果弟弟是个不能打的不说,自己的后人还没得到应有的待遇。
在这个年代,就算普通百姓都无法接受绝嗣的命运,何况这些人呢?
陈信点到即止,他没有刻意抹黑孙权,基本还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陈述事实,孙权的文治水准还是在及格线上的,你们两兄弟的事儿,自己关起门来內部解决吧。
或许是知道陈信想要吃瓜,陈群告知,据说上次回去之后,孙策又好好的“苦练”几天孙权。
完全受不了如此折磨的孙权,让家僕偷偷去吴郡告状,孙策他妈吴氏,直接亲自坐船去了豫章,劈头盖脸的给他一顿骂。
让他这个做兄长的,好好学学什么叫兄友弟恭。
还好陈信还没给眾人普及过玄武门和烛影斧声,否则的话,后世这个变味的成语,眾人多半也会很感兴趣。
孙策心里苦,一方面是想把好弟弟给训练好,以后让他和自己一起出去打仗。这个时空他是得不到“合肥战神”的美名了,换个正儿八经的孙將军那也是不错的。
另一方面嘛,那就是真的给自己,给还在强中的儿子孙绍,稍微稍微出那么一丟丟的气。
可没想到好弟弟几天便坚持不住,暗中使出母上召唤术,
未发生的事儿不能外传,母亲心疼弟弟,孙策虽然无奈,也只能就此作罢。
陈信也是哭笑不得,对於孙家的事他大致是有点想法的,以后己方地盘越来越大之后,海外封国其实是可以考虑的。
与其中央使用羈摩政策,不如给想要出去的下属地盘,让他们自行发展。
好消息是相比起传统的羈政策,將汉人分出去,让他们再带著人在当地繁衍,很容易將文化等其他的东西都传播开来。
坏消息是海外地盘虽然大,但比较近的,相对合適的,还真不是太多。而且有多少人愿意拖家带口的出去,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这件事还有点遥远,等到时候再商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