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女子的地位(2/2)
而到秦汉时期,女子的婚姻时间,受到战乱恢復,需要人口的影响,更是直接被抬到了十五岁以前。
自此之后,从皇宫內院到普通百姓家中,让家中的闺女十三四岁就成婚的比比皆是,这种风气和行为,一直延续到清朝。
《汉书.惠帝纪》中更是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家中有女孩子,超过十五岁还不嫁人的,就要缴纳五倍的赋税。
如此针对性的强制政策,別说古代,就算现代这样整,也没几个家庭和个人能抗住的。
古人难道真的不知道,早婚早育对於女性生理上的伤害吗?他们大抵是知道的。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但是一来需要恢復人口,在礼节的教育下,不成婚什么都免谈。二来女子的確实不被人重视,汉代已经是最为自由的时代,到了宋代之后,只能说懂得都懂。
班昭在她14岁的时候,嫁给曹世叔,班昭之父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出身显贵儒学之家。
长孙皇后在13岁嫁给李世民,长孙皇后她爹长孙晟是当时右驍卫將军,长孙一族更是北魏宗室之长。
以上汉唐的两个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在世家大族们都这样进行的时候,更遑论基层民眾了。
刘备將这些数据暗暗记下:“此事我回去之后,找仲景和元化商量,现在早的十三四,晚点也就十五,基本就都已成婚,十六的话难度还是不小。”
黄欣琪笑道:“皇叔有这份心就好,至於怎么养活那些老百姓家的女孩儿,让她们能安稳的,不受世俗眼光和父母责备的,能在家多待上一年时间,我这边同样是有预案的。”
“我和陈信大致的想法是,大力的在每个郡治的附近,开设纺织业以提升生產力。”
“你们那个年代的纺车实在是太过落后,等皇叔能开始动工的时候,记得过来抄珍妮纺纱机的原理,然后带回去让工匠製作,这可是和曲辕犁一个级別的真·大杀器。”
“纺织效率提升上去之后,光是作为个產业,也能让扬州每年多收入不少的赋税。”
“真到那个时候,再挑选几个百姓家里的女孩子,稍微心灵手巧一点的,让她们作为榜样的效应,证明女孩也是可以为家里分担的。还能让普通民眾们多少觉得有点希望,而不是感觉女儿毫无作用。”
“当然具体怎么做,皇叔到时候还是要和麾下商议,这件事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世家大族我估计不会太想参与,而且会多少有牴触之心。”
刘备连连点头,利於老百姓的事情,多少会得罪世家那是肯定的,这个不是问题,早就有心理准备。
工匠对吧,不知道扬州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也不知道这名为“珍妮”的纺纱机和现在的比有何不同,效率又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