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我方胜利转进江华岛,鞑子兵败退汉(2/2)
看着那些被霰弹打成筛子的鞑子人马尸体,看着阵前被鞑子箭矢射倒的自家弟兄,几人脸色都凝重。
“狗娘养的,是真悍勇。”李长根啐了一口,“要不是这炮…”
黄得功点点头,用刀尖拨拉了一下地上一个正蓝旗马甲的尸体:“再悍勇,也是肉长的。枪子炮子,照样穿他透明窟窿!”
他转身对跟着的几个哨官、把总说道:“都看真着了?鞑子不是阎王爷座下的小鬼,刀枪不入!阵列得稳!火器得狠!长枪得顶得住!再加上咱们的新炮,就能揍他狗娘养的!”
“今天这仗,火炮首功!回去都跟底下的兵娃子说,往日怎么练,日后还得加码练!火器营和步骑的配合,是保命立功的门道!”
“卑职明白!”军官们纷纷抱拳,脸上多了几分血战得胜后的自信心。
这一仗,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一种真的可以消灭建州鞑子的神兵利器!
……
与明军阵中的喧嚣和忙碌相比,朝鲜国王的车驾周围,死寂得可怕。
李倧瘫坐在马车里,手指死死抠着身下的锦垫。
外面的欢呼声,像一根根针,扎进他的耳朵里。
赢了?
天兵赢了。
可他为什么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他的眼前,总是晃动着那些被遗弃在后方,惨遭屠戮的子民绝望的脸。他的耳边,回荡着他们被箭矢射中、被马刀砍倒时的凄厉惨叫。
如今,这些人又成了鞑子的俘虏,被绳索串着,走向暗无天日的未来。
而自己,这个一国之君,却要靠抛弃子民来苟全性命。
“噗…”李倧喉头一甜,竟硬生生呕出一小口血来,溅在明黄色的袍服上,触目惊心。
他无力地闭上眼睛。
“王上…”车外,传来领议政李元翼沙哑的声音,带着哭腔。
李倧不想应,也没脸应。
其他的朝鲜大臣们,也都失魂落魄地站着。有些人偷偷抹泪,有些人面如死灰。
“胜利”的滋味,原来是这般苦涩,这般屈辱。
金成焕握着刀,站在车驾旁。他的忠诚毋庸置疑,但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迷茫。
他保护了王上,可朝鲜呢?
那些被抛弃的,难道不是王的子民吗?
那些耀武扬威、决定着他们生死去留的明国天兵,真的是来拯救朝鲜的吗?
他看向那些欢呼的明军,眼神复杂。有感激,但更多的,是一种冰冷的恐惧和疏离。
朴顺昌拖着一条伤腿,终于踉跄着追上了队伍。他躲在一辆破车后面,不敢靠近。
他看着王室车驾的死寂,又看看明军的欢腾。
他的心,凉透了。
君父无能,护不住百姓。
父国残忍,视他们如草芥。
朝鲜的路,到底在哪里?难道活下去,就只能像这样,被人用绳子牵着,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吗?
……
“船!是咱们的船!”
午后时分,望哨突然声嘶力竭地喊了起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汉江下游,出现了一片帆影。
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当先一艘大福船上,高高飘扬着一面“黄”字帅旗。
登莱总兵黄龙,率着水师舰队,终于到了。
这一段水道可着实不好走,虽然江面挺宽,但水底下有暗礁,得亏杨镐有经验,第一时间让黄龙去找了南阳岸边的老水手带路,要不然还真没那么快过来。
大小船只艰难地逆水而行,靠近了这片刚刚经历血战的江岸。
杨嗣昌和杨镐都松了口气,整了整衣冠,上前与水师派来的将领接洽。
“奉旨,登莱总兵官黄龙部,前来接应钦差杨大人,朝鲜国王一行移驾江华岛!”
看到了高大的战船,明军心里更踏实了。朝鲜君臣们麻木的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丝生气——至少,能离开这片伤心地了。
登船的过程,沉默而压抑。
明军将士们搀扶着伤员,收拾着器械,有序登船。
朝鲜王室和百官们,则像一群失了魂的木偶,被御前军的士兵们“护卫”着,踏上了跳板。
杨嗣昌和杨镐最后登上座船。
他们站在船头,回望这片狼藉的江滩,回望汉城的方向。
夕阳正把天空和江水都染得一片血红。
“京甫先生,”杨嗣昌缓缓开口,“这保全朝鲜的第一步,总算是…跌跌撞撞,成了。”
杨镐白的眉毛抖动了一下:“成了吗?怕是…才刚刚开始啊。”
两人沉默不语。
船队拉起风帆,缓缓驶离江岸,向着下游的江华岛方向而去。
把他们刚刚获得的“胜利”,和朝鲜国无尽的屈辱与悲伤,都留在了那片被鲜血浸透的江滩上。
未来的路,如同这被夕阳染红的江面,看着宽阔,却暗流涌动,前途未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