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黄台吉:这个崇祯怎么那么坏!(二(2/2)
他起初不以为意,觉得书生纸上谈兵。但看着看着,脸色变了。尤其看到那句“昔史朝义众叛亲离,终至授首。黄台吉者,安知不为今日之史朝义乎?”时,范文程心都在哆嗦——这是遇到对手了!这个牛金星的本事,不在自家之下啊!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震动:“此策……刁钻。不过,大汗雄才,必有应对。范东家放心,随我去见大汗。”
汗宫另一处偏殿,更肃穆。黄台吉端坐铺豹皮的宽大座椅上,面色沉静。他听完范文程汇报,也看完了那份策论。
殿内寂静,只有炭火噼啪轻响。
黄台吉捏着策论的手看似沉稳,但当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句诛心之言——“黄台吉者,安知不为今日之史朝义乎?”
一股怒火寒意窜遍全身!
好你个崇祯!好你个牛金星!
这哪是科举策论?分明是冲他黄台吉,冲大金国来的毒计!阴狠!
收缩辽西防线,放弃大片土地,只守宁远、锦州、旅顺三座孤城。将丢在辽西的空耗的力量转用去守蓟镇、昌平,把长城守得死死的,让他大金勇士抢无可抢.这是要饿死、困死大金啊!
更可恨那句“史朝义”!牛金星,崇祯,赤裸裸挑拨离间!暗示他黄台吉会被手下背叛!用心险恶!
黄台吉心里翻江倒海,恨不得立刻点齐八旗劲旅,杀进关去,把那小皇帝和狗屁状元碎尸万段!
但他面上依旧维持威严镇定,他不能乱。
他缓缓放下策论,目光扫过下首心腹谋臣——高鸿中、鲍承先,范文程。
“都说说吧。”黄台吉声音平稳,“明国小皇帝点这文章做状元,还张贴出来。他……什么意思?这‘三藩’之策,他会不会真用?”
高鸿中反应快,捋捋胡须,眼中精光一闪,上前道:“大汗!明国皇帝此举,用心险恶!‘三藩’之策若成,对我大金大大不利!不过,此策也非无懈可击!不过明国朝廷内部必然反对声大!设藩镇?哼,取乱之道!唐末藩镇割据,殷鉴不远!明国皇帝年轻气盛,敢行此险招,真不怕养虎为患,尾大不掉吗?奴才料定,此策在明国朝堂必起大波,能否推行,未定!”
鲍承先赶紧附和:“高先生所言极是!大汗,明国皇帝此举,或许虚张声势,意在恫吓!他新登基不久,根基未稳,内有权阉(魏忠贤)复起,外有插汉部虽败未灭,西南奢安未平,陕甘流民渐起……他哪来底气和精力,真在辽西行此大动?依奴才看,他放出这策论,一是试探我大金反应,二是……或许想压价,逼我大金议和?”
范文程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语气凝重:“大汗,高、鲍二位先生所言,有理。明国朝堂阻力、皇帝自身困境,都是变数。然则……”他话锋一转,“此策之毒,在于直指我大金命门!我大金人口有限,产出不足,征战消耗,大半依赖掳掠明国补充。若辽西真被经营成‘刺猬’,长城真被牢牢守住,抢掠无门,长此以往,国内必生饥馑,人心浮动。那牛金星所言‘史朝义’之喻,虽是离间,却也……点出我大金根基不稳之隐忧。”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议和……明国皇帝若真想议和,就不会点此策为状元,更不会大肆宣扬了。他此举,更像明明白白告诉我大金:他准备收缩,准备死守,准备……困死我们!此乃阳谋!”
“阳谋……”黄台吉低声重复,嘴角勾起冷笑,“好一个阳谋!好一个崇祯!好一个牛状元!”
他猛地抬头,眼中寒光四射:“他以为,缩起来当乌龟,本汗就拿他没办法了?辽西抢不到,本汗不会去抢朝鲜?不会去抢蒙古?不会……从其他地方打开缺口?”
“至于这‘三藩’……”黄台吉冷哼,“他想设?没那么容易!给辽西那边放出消息谁敢当小皇帝的藩镇,本汗第一个不放过他!”
殿内几人齐声应道:“嗻!大汗英明!”
黄台吉压下怒火,转向范永斗:“范东家,辽西之事,本汗自有计较。眼下更要紧的是……粮食!春荒在即,旗丁嗷嗷待哺。你之前说,能从明国境内弄到粮食?”
范永斗心头一紧,跪倒在地:“大汗!大汗恕罪!小的……小的无能!小的……小的恐怕……办不到了!”
“嗯?!”黄台吉眉头猛地一拧。
范永斗哭诉道:“大汗!那魏忠贤……在宣府抄了王登库的总号和大宅!金银细软、粮米布匹……装了上百辆大车!小的在宣府、张家口的基业,也被那阉狗查封了!伙计、家人全被抓进净军大牢!所有能走货的渠道,都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盯死了!别说大批粮食,现在就是一根针、一尺布,想从口内运出来,都难如登天!小的……小的现在也是自身难保啊!”
黄台吉听着,脸色铁青。虽然帮着大金国搞走私的晋商不止范家、王家,但这两家是干的最大的,一下全给掐了,以后要走私粮食、火药、铁器入大金,可就困难多了。
想到这里,黄台吉暗自咬牙道:“这个崇祯……怎么那么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