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神都洛阳的详细消息(2/2)
刘建军则是看向上官婉儿,接着问道:“嗯,你接着说裴炎和武后斗争的事儿。”
上官婉儿点头,接着说道:“对于裴炎谋反的事儿,武后自然是拿不出什么证据,所以当时支持裴炎一派的官员都说,如果裴炎谋反,那他们不也就都谋反了吗?
“武后则是回答‘“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
刘建军嗤笑:“好家伙,这就是女人当权,底气不足,证据不足,主打一个我觉得是吧?”
李贤也觉得这事儿匪夷所思,因为按照唐律疏议,举证的责任在控方而不在辩方,也就是说裴炎不需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谋反,相反母后必须拿出证据证明裴炎确实谋反了,这样案件才能定性。
可母后说来说去,始终没有提出任何有力的证据,这只能说明她也没有抓住什么证据。
刘建军说的果然没错,裴炎应该只是想着观望观望,但结果就硬是被母后强行给缉拿了。
这时,刘建军又问:“那扬州叛乱那事儿呢?”
上官婉儿想了想,说道:“骆宾王果然有大才!”
然后,挑眉看了刘建军一眼,意味非常明显。
刘建军不满:“不就写了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么?”
李贤一愣:“什么檄文?”
上官婉儿看了李贤一眼,诵道:“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2”
上官婉儿的记性很好,将整篇檄文完整的背了下来,李贤听得如痴如醉。
甚至忍不住呢喃:“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上官婉儿说的果然没错,骆宾王有大才,此文骈四俪六,对仗工整,用典切实,又清新自然,甚至称得上千百年来檄文中的上乘之作。
换一个说辞就是……他骂母后骂的好脏。
刘建军则是好奇道:“那武后呢?听到这檄文什么反应?”
上官婉儿顿了顿,由衷的叹道:“武后处变不惊,临大事而有静气,看完此檄文只是感慨了一句‘这是宰相的过错啊,这样的人才,怎么早没发现呢’。”
刘建军则是同样叹道:“这么一篇揭疮疤、兜老底的檄文,就这么举重若轻的一句话马上稳住了局面,这老娘们儿果然有帝王气概,然后呢?”
“然后,武后便开始调兵遣将了,在七日之内迅速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投入战场,婉儿也听闻刘公子的建议,举荐李氏宗族之人领兵,最终武后定下的领兵之人是李孝逸……”
刘建军插嘴问:“李孝逸是谁?”
李贤答道:“此人是父皇的堂叔,论辈分来,我也该唤他叔爷爷,是在宗室之中辈分和威望都很高的一个人。”
刘建军沉吟片刻,看向李贤:“你知道我为什么建议婉儿举荐李氏宗族之人领兵吗?”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