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棉花收成(1/2)
第114章 收成
刘仁轨心满意足的走了。
刘建军的新型纺车让他看到了希望。
但他走的时候却还是对李贤叮嘱了一声:“殿下,切莫忘了子嗣之事,此乃社稷,重于泰山!”
李贤望着刘仁轨离去的背影,有些怔忡。
可这时,刘建军走到他身后,突然用手肘捅了捅他:“贤子。”
李贤转过身,刘建军挤眉弄眼的坏笑:“听见没?老刘可发话了,咱王府库房里不是有虎鞭么,要不要我……”
李贤瞬间羞恼:“我又无需那东西来补!倒是你,这些天天天跟着武攸暨出去逛窑子,才最是该补……”
话没说完,刘建军就信誓旦旦的发誓:“你这可是诬陷了,皇天在上,我刘建军向来是与赌毒不共戴天的!”
李贤一怔,没想到刘建军忽然这么正经。
但随后,又反应过来刘建军的话,笑骂:“你这话里也没说和嫖娼不共戴天呐!”
……
送走刘仁轨后天色已经渐黑,刘建军回去了他的院子,说什么阿依莎是被他专门叫来示范那纺车的,眼下天黑了,阿依莎怕黑,他得去送她回去。
这摆明了就是司马昭之心。
李贤独自走在了回去的路上,路上已经有奴仆们开始在一些阁楼亭苑的地方点上蜡烛了,烛火透过灯笼,渲出迷蒙的光晕。
天空之中月亮还没升起来,但已经能依稀间看到点点星光了。
万里无云。
李贤又想到了刘建军所说的大旱。
刘建军说的没错,整个春夏两季,整个长安城近乎滴水未落,泾、渭两河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了下去,官府开始组织成规模的挖修水渠、疏浚河湖。
这绝非小事。
往年即便稍有旱情,也远不到如此地步。
他仿佛能看到河床大面积裸露出来,被太阳晒得龟裂,浑浊的水流瘦成细线,艰难地蜿蜒其间。
田里的禾苗怕是早已蔫头耷脑,土地干结板硬,农夫们望天兴叹,眼中是无尽的焦灼与绝望。
若真的大旱成灾,今岁秋粮必将大幅减产,甚至绝收!
到时候,饥荒、流民、动荡……这些可怕的字眼儿就像是最为可怕的鬼魅,令他不寒而栗。
而此时此刻,洛阳的母亲在做什么?
她在忙于清除异己,巩固权位!
一股无力感夹杂着愤懑,涌上李贤心头。
刘建军那看似胡闹的造人计划,那稀奇古怪的纺车,此刻想来,竟都成了在这滔天巨浪中勉强抓住的浮木。
自污以求生,藏智以避祸,这是何等的悲哀与无奈?
胡思乱想着,李贤回到了房门前。
烛光在纱窗上映照出了一道丰腴的影子,但没一会儿,影子便随着一阵摇曳变得不可见,绣娘应该是刚刚将烛火罩上灯罩。
李贤走上前,敲门,轻唤:“绣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