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成渝经济带!(1/2)
第324章 成渝经济带!
西南有句歇后语。
——说得轻巧,衔根灯草。
这么多等着上马的项目,个个都要钱。
而且要完成这样的项目,大家都得把时间单位换算成小时来过,且项目复杂,股安没有对应的部门,无从下手。
可以说陈学兵下达命令以后,大家都没什么头绪。
还好有毕亚雄这个悍将,很快列出了一份价格清单。
以目前的商品房地价来说,成都最高,三千多元一平,其次是绵阳、德阳、资阳、眉山,从八百多到五百多不等,雅安四百左右,阿坝地广人稀,面积顶一个重庆,均价最低,两三百一平方。
文川县城靠近成都圈,地价要高一些,七八百一平方,但对新建住房有两类补贴,基础补贴200元,高原户籍补贴(ab州农村户籍购房者补贴400元/㎡),算下来也差不多。
但建安成本反倒是阿坝最高,运费很贵,要达到2800元一平方。
规划方面,成都的容积率要做最高,3.0左右,也就是说要盖高楼,要做16楼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户得房约在100平,公摊15平。
阿坝地价价值不高,设计的容积率最低,大概在1.5左右,七八层就行了,得房85平,公摊也是15平,全部按照一百平宣传。
按照陈学兵的规划,成都两个项目,绵阳四个,德阳三个,资阳两个,雅安三个,眉山两个,阿坝四个。
总用地约在150万平方左右,土地成本不到10个亿。
但是建安成本比较高,加上抗震升级,起码在40亿以上,加上开发间接费(管理/财务/营销)约占建安费的15%,不可预见的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成本约在51亿。
这个数字比陈学兵预想的百亿要低,因为他对建安的想法要高一些,而且预算是110-120平标准户型,细细想来,这年头只要是电梯房,已经算是改善房型了,房型大了很多人也买不起。
公摊也是必须的,否则他没法跟周边的商品房比价,进而导致卖不出去,没人住就是白干活。
让利,必须让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当然,这个公摊比例和周围的市场均数如果有优势,也可以拿出来比较。
这账算出来,一众董事会成员心里也算有个数了,成本上大概准备15个亿就能启动开发,地块10亿拿到后质押70%,7个亿+5个亿可以撬动剩下的建设。
利润上,光是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四地的房产全部卖出去,就能回本。
只是毕亚雄不明白为何要在ab州这个没有商业价值的地方做项目,还要做四个,房子必须卖3500以上才能回本,比成都房价预期也就低2000,一个五线城市,售价比绵阳这个强三线还要高,就怕到时候不好卖,还得亏本出售。
陈学兵也不好说。
想了想,只能以“高原地区适合磨炼队伍”为由,让毕亚雄不明不白地走了。
他现在无心解释,解释的口径要等方案确定好以后再定,首先要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必须解决的是绵阳的北川,其次是阿坝的文川。
北川是一个被环山包围起来的县城,处在山洼地,地震时四周山体塌方,这已经不是房子塌不塌的问题,而是被龙门山断裂带能量释放造成的地表破裂加上周围山体崩塌给埋了。
文川则是道路狭窄,且损毁率接近100%,那时几乎是没有路,救援难进,黄金72小时难以实现。
这两个地方,地质风险完全大于建筑技术,不能靠建筑结构解决问题,要采用别的办法。
北川,迁走是最好的。
文川面积太大了,阿坝的面积跟整个重庆差不多大,建点抗震医院和学校,囤点安全物资和药品在当地,或许更实际。
只是切入点不太好找。
他把两地的产业分布拿出来研读,忽然看到一条政策。
国发〔2000〕33号文明确: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布局西部。
建设成本:享受中央财政30%补贴+土地出让金减免。
运营收益:政府保底租赁(年回报率8%)+物流附加收入。
关于国发〔2000〕33号文,全称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西部大开发。
他曾想通过这里得到一些项目,只是那份赔钱造公路的计划收效甚微。
现在,他开始重新研读这份长达二十几年的战略。
两天后,一辆考斯特大巴自市政府而来,进入纽约大厦。
42楼的劳务公司变成了股安建设集团总部,收购了德邦绿建和立城置业两家公司,扩充了不少人,这几天更是加入了许多新面孔,虽然租下了整个楼层,依然显得很拥挤。
“听说你们办公室装得很豪华嘛,就这?”黄领导左右打量沿途走廊两边坐满了人的方正办公室。
“那是楼上的长征资本,在45楼,金融投行需要激发灵感,工程公司没这个必要,严肃一点好。”陈学兵笑道。
“你们现在搞这么大规模,没想着自己建个办公楼?市里可以给你们批地嘛。”黄领导试探道。
陈学兵干笑,不接茬。
搬还是要搬的,只是缓一缓,把需要的政策先拿到手再说。
接近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里面正在大声讨论。
“这个政策允许外商投资优先用地!一定要好好利用,我联系了新加坡凯德置地,用他们外资身份拿成都地块,地价起码能降10%!”
蔡志坚的香港普通话从里面传来。
陈学兵甚是尴尬地咳了一声,重重敲了两下门,而后开门。
黄领导领着秘书走进,无甚避讳地笑道:“你们今天找我来,不会是给你们的房地产计划添砖加瓦吧?”
沙发上的蔡志坚赶紧站了起来,办公桌后的毕亚雄则快步过来和黄领导握手寒暄。
“黄领导,好久不见!”
黄领导点了点头:“听说了你来股安,直流电网缺了你这样的专家,是个遗憾,你应该再等一等。”
电网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虽然交流电更早立项,直流电未必没有机会,上面还在商量。
毕亚雄却振奋道:“没有辞职!陈董事长同意我留职上岗.不过我对现在的工作充满了期待!非常有意义!”
黄领导听到这话,睖了陈学兵一眼:“你腐蚀干部的速度挺快的嘛。”
陈学兵听得出玩笑的意味,却笑着认真解释道:“绝非腐蚀,而是梦想的吸引力,民营企业的扩张不需要像国企那样按部就班,生产计划可以自行调整部署,毕总是在这份工作里找到了乐趣,在国企一贯配合国家宏大的基建项目方面,其实只要我们民营的规模够了,也可以积极参与嘛。”
“哦?”黄领导笑了笑:“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还不够大?你们还有余力?准备怎么参与?”
今天陈学兵到市政府找他,以商量物流园募资的名义请他过来,这么大的事,整个班子都很关心,他自是要来的。
不过路上这小子又提出个房地产计划,他便晓得今天醉翁之意不在酒。
“物流产业基地,是融资,我们现在做的参与计划,是自有资金。”陈学兵解释道。
“你们有多少钱?”黄领导饶有兴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