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高校自营(2/2)
“越洋集团有些实力,我去上海时看过南京西路在建的越洋广场,规划很大气,你这块地买在他们旁边,人流的事情不用担心了。”
陈学兵只是咧嘴一笑,没说话。
他图的当然不是这个。
江北嘴在重庆的地位对应上海陆家嘴,两江四岸的中心,光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是个繁华地段。
这个地方拆迁较晚,从2002年才开始,但发展会非常迅猛,05年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地块又在09年建设、跨越嘉陵江的千厮门大桥旁边,与解放碑隔江对望,跟洪崖洞毗邻,风景好得不行,胖东来又自带吸流属性,根本不用担心人流量的问题。
不过,他图的确实是越洋。
上海越洋建得不错,但就因为上海重庆两边同时规划越洋广场,重庆这个越洋,拿地六年才开工,十年烂尾,没钱建,最后卖出去了。
超市开他们旁边,地面停车场都省了,而且会十分显眼。
重庆地价涨幅也不高,江北嘴的商业价值却很高,这块地,越洋替他留下来,等超市建设完工,把商业价值带动起来之前,公司应该也有钱了,再找机会回收。
谁不想在一家吸流大王旁边搞商业呢。
越洋此次拿下接近30万平米的地块,做一个商业广场完全足够了,搞不好还能给他匀出一座总部大楼。
到达学校的排场异常热烈。
重庆交大前年调来的唐校长原来是公路局副局长,比洪区长的级别还低半级,洪区长亲来祝贺,校领导在会议厅的楼前热情迎接洪区长。
还有陈学兵。
陈学兵这个学生,也实在给了这所学校太多的意外惊喜。
经京东方签约的大肆报道以后,一直关注陈学兵的人文院周院长赶紧上报了这件事情,对学校领导层简直是地震级的震撼。
不是说.小工程老板,摇身一变成了金融界新秀吗?
怎么搞的又摇身了?
跟省会城市都合作了?投资8个亿,还受到省主要领导表扬?
陈学兵本来作为经商小有成绩的特别学员,可以作为校友会学生代表之一发言,另外还安排了一个成绩优异留校任教的学生代表和他一起。
这下好了,怎么排?
要不排到校主要领导后面吧?
很快,周院长又上报了一连串的新闻。
长征资本在沪募资3.68亿。
股安集团获国开行为首银团贷款7.5亿。
好家伙,学校没出过做这么大生意的商界校友啊!
最后还是徐院长打电话跟陈学兵商量,陈学兵谦虚表示仅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就好。
学校立马协调掉了另一名要发言的留校代表,仅留一名代表。
在与陈学兵握手时,唐校长热切地关心道:
“与合肥的合作怎么样了?”
“快了,资金马上落地,月底就开始建厂了。”
陈学兵胸有成竹地说道。
蔡志坚和陆晓春两个人的加入,他在募资方面已经不需要事必躬亲了。
新华保险的资金募集谈了挺久,一开始遇到了点问题。
他们的投资管理部本来就打算合作几家基金进股市,长征资本各方面条件给得又好,蔡陆二人的经历也拿得上台面,新华保险挺满意的。
都谈得差不多了,投决管理会却迟迟不开,商谈此事的负责人向蔡志坚透露了一点意思,说投决会委员可能有点意见,于是大家商量了一番,觉得这年头办事还得意思意思,毕竟券商和银行的募资渠道也有不小的成本,上海募资过后的差额4.32亿从银行券商渠道去发也要1500万左右,陈学兵也没有迂腐,只是不想亲自办这些事,遂让蔡志坚带着300万的意思亲自跑了一趟他们总部,搞定了一些关节。
现在已经过投评会和投决会了,资金随时可能到账。
估计也就是这几天,就可以打款进京东方账户,合肥方面已经接洽,只要长征这边钱到位,合肥的钱也会进增发融资账户,并安排一笔短期借款给京东方打地基,不会因为京东方的银行贷款时间耽误工厂工期。
唐校长听事已落成,更加高兴:“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我们学校校训里的交通,不止是交通专业,更多的是交融沟通的意思,老校长当初提出这个口号,就是希望我们重交人走出去,你是优秀学子啊,做到了!不止走出了重庆,还走出了行业,为咱们国家的半导体事业贡献了力量,好,非常好!”
陈学兵不卑不亢地笑道:“还在爬坡过坎的阶段,学校的精神传承为学生指路,定当以勤补拙,不负期许。”
这话当得今日辉煌时刻的点睛之笔,领导们都十分高兴。
曾经最早与陈学兵见面的梁副校长表情最为丰富。
“小陈.才一年吧?进步太快了。”
“呵呵,八个月,那时候刚开学,我在共和村工地,后来徐院长说您打算见我,让我进校友会,一直没见上,今天学生有事相求,可一定要叨扰您了。”
如今身份不同,陈学兵也无须与梁校长客套了,有事说事。
“哦?你说。”
俩人走到一边,单聊了起来。
“最近我在筹备一栋七到八万平的四至五层建筑,外观上我想做一个非线性的设计,内部装修也想做得新颖一点,但手里没有相关的人才,建筑规划学院是您分管,我想我们公司能不能跟建规院合作设计这栋建筑?该给的设计费我们按照行规来。”
江北嘴那片地划分最小的一块就是3.55万方,超过了他的预算,既然已经到手,五万平建面肯定是小了,前世去的胖东来天使城建面七万平,还算上了地下停车场,他打算直接搞个更大的。
也借此跟学校开始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人才。
“额这个。”梁校长有些犹豫:“你是我们的优秀学生,你的公司需要帮忙,做个底稿出来,设计方面让有经验的老师一起修改修改,没问题,收费的话,不太好。”
这年头的学校还比较纯粹,学生要捐款,学校欣然接受,但拿着项目来找学校做生意.
就说一个关键的问题。
钱,谁收?
性质上就有问题。
陈学兵却微笑了一下,他素来不打无准备的仗。
“我们还想和学校长期合作,不收钱肯定不行,至于您担心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
说完,他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梁乃兴。
《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划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
十几条关于高校资产公司的成立方法和规范。
梁乃兴迅速翻看,有些惊讶。
“这个是”
陈学兵点头微笑表示肯定。
“全国高校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就可以合法开公司了,不过很多人认为这是盛装高校校外资产的钱包,却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工具,不仅能盈利,还能激发学校在项目研究上的活力,政策支撑已经有了,就看学校敢不敢先来吃这个螃蟹,为高校自营经济走出一条路。”
来前他想了很久,直接挖人的方式对一个大学来说太野蛮了,不厚道也不经济,他高薪养一个专家,一年就是十几二十万以上的费用,不如通过一个个的项目,让学校逐步得到好处,改造这所学校,专门成立公司来调配优势资源跟自己合作,成为自己的专业技术外包团队,通过一些方式深度绑定在一起。
技术人员工资不由他来发,学校的资源却可以灵活掌握。
太大的学校不可能这么做,也不需要,他们有数不完的经费,太小的陈学兵又看不上,重庆交大倒是恰如其分。
公司的人都觉得他要发展股安建筑是场面话,这次,他要动真格的了。
“额这个事情,恐怕还要上会研究。”梁乃兴沉吟道。
陈学兵自然知道徐徐图之,摆了摆手道:
“没有关系,不急一时,也没必要专门为了这件小事成立公司,我不是进了校友会嘛,我来捐赠一个专门的项目基金会,把这笔钱装进去好了,学校可以通过基金奖励给参与设计的教职工,多余的部分,也可以改善教职工福利嘛!设计费就按50块钱一个平方好了。”
“这不好这不好.”梁乃兴一开始还对50块一个平方不太敏感,而后忽然想起陈学兵说的建筑规模,眉头一皱。
“50块一个平方.多少平方?”
“七万到八万,也就是350万到400万设计费。”
梁乃兴愣住了:“这么多?”
学校去年拿到的全部补贴,还不到八千万!
陈学兵笑着摊手:“看来梁校长没做过生意,设计费标准一般高于建安成本的3%,我们要做好的,一平方建安接近3000块,市场标准设计费是90块以上,50块钱,并不高。”
他说着,扫视着校园,悠悠道:“一所大学,上千名教授,到处都是宝啊.我们接下来还有一些大型的开发项目,设计和规划费用,可就高了”
梁乃兴深吸了一口气。
“一会到我办公室,我们谈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