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改变思路(2/2)
虽然在此之后也在5000点以上徘徊了几个月,但牛市激情不再,流通性大幅下降也是必然的。
大牛市里的京东方是必然涨,涨几倍其实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是接盘侠还够不够。
这么多股份,没人接盘,股价再高也只是个数字。
投资小股东最低一年可以解禁,从今年8月到明年8月,还得留下一些活动时间应对意外。
吴市长想了想,半年也算宽绰,陈学兵一开始扎根在这儿,非要把项目落地才肯走的架势,虽然让他们感觉到了诚意,但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行吧,八月就八月。”
“那4.5代线这边,你们现在能拿出多少钱?”
陈学兵话锋一转,把吴市长吓了一跳。
“啊?4.5代线还要做?”
“当然要做,不过不需要合肥出多少钱,也不需要你们动用银行贷款,你们拿8个亿,我拿8个亿,买京东方的增发,作为他们的资本金,剩下的让他们拿着钱自己去贷,怎么样?”
咝。
这个比例,一下让吴市长的心思活络起来。
对半投资,8亿撬动30亿。
划算啊!
要这么玩,合肥就是负担重一点,也是可以的。
但8亿,陈学兵说得跟喝水一样轻松.
“陈总,你的融资能力到底有多少?这笔钱投进去,你还能应对下半年的投资?13个亿你还能凑出来吗?”
陈学兵笑了。
他的融资能力,其实很好计算。
最保守的算法,大约是他自有资金的7.7倍。
按照博时帮他筹资的条件,15%的资金作为保证金,那么他要筹划一笔10亿的基金,就要有1.3亿左右,搭配8.7亿的外来投资,汇总成10亿。
10÷1.3≈7.7。
他有一块钱,至少能做出7块7毛规模的基金。
以他的收益能力,阳光监管+保本,还有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就算是陌生的投资人,也拒绝不了这个条件。
这是绝大部分私募都开不出的条件。
国内目前的私募基金九成九都不是阳光私募,缺乏监管,大多是拿着几百万就想管几个亿的角色,他们开出的条件虽然大胆,但投资人心里也清楚,这些人是在赌命,真赔了,无非就是去跳黄浦江,或者卷铺盖跑路。
真让他们像陈学兵一样做第三方监管,投保证金进去,亏损额超过保证金就全额退钱解散基金.
有几个人敢做?
有几个人能做?
能做,就能有他的收益高吗?
收益领先,资金安全性远超同行,这就是他说话的底气。
只要他长时间保持收益排名,自有资金充足,他想要多少钱,按这个比例去找几家银行券商帮他发产品就行了。
而且除开这7.7倍,还有额外的部分。
就是相信他的那些老客户。
只要让他们挣到钱,他们,乃至他们身边的人脉都会对自己的基金产品趋之若鹜,对这些人,他压根不需要什么保证金。
融资能力,对他来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果给他一年,他能筹到比合肥政府更多的钱。
底气当然是有的,但陈学兵并没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角度说道:
“市长,等我的第一笔资金落地,和合肥政府绑在一条船上了,我说的话才有意义,你们现在应该赶紧推动第一项合作,把我先绑上来才对。”
这句话,戳到了吴市长的心巴。
此言有理啊。
双方的合作诚意再高,还得把人家的钱掏出来撒到这片土地上,才是真正的同心同德。
“那以现在京东方的态度,短期内恐怕聊不出结果,你打算怎么去谈?”
“呵呵,市长,现在的情况我可谈不了,我想应该轮到你们出手了,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你们还不了8个亿,有人会替你们出一部分。”
“哦?”吴市长的声音高了三个调。
“不过.需要你们放弃一点节操。”
合肥的出招,快出幻影。
陈学兵和吴市长上午谈话,连常委会都没开,两位主官碰了个头,下午就有处级干部到达了深圳,在当地合肥招商团的带领下,与刚回深圳的夏普团队接上了头。
他们一上来就十分不避讳地邀请夏普到合肥建设7.5代线,并且财大气粗地给出了与京东方相似的条件。
由于7.5代线世代更高,合肥承诺出资120个亿。
夏普喜出望外啊。
正愁京东方下一步会到合肥,合肥也来了。
当即把合肥一方邀请到他们下榻的酒店商议此事,还开了个包房,大张旗鼓请合肥的人吃饭。
根据前方传回的消息,饭桌上,夏普的人并没有谈及关于7.5代线的任何技术指标和建线方式,只是不断表示非常高兴,有意合作。
深圳政府知不知道这些信息,没人知道。
但从第二天开始,夏普的人就被深圳安排到了另一家深投控股旗下的五洲宾馆。
合肥的人也想去开房,被告知没有房间了,并且夏普住那层楼有人在电梯口搞装修,谢绝外来人员拜访。
之后几天,夏普的人跟上班一样早出晚归,出了宾馆就被政府的大巴接走。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