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三女离京(1/2)
腊月的清晨,天刚蒙蒙亮,铅灰色的云层还压在武道协会的檐角上,昨夜未落尽的雪粒被寒风卷著,在青石板路上打旋,像撒了把细碎的冰碴。
侧门的雕木门被温羽凡轻轻推开时,铰链发出一声极轻的“吱呀”,生怕惊扰了这清晨的寂静。
他特意提前確认过,侧门外的监控已被临时屏蔽,周遭也没发现可疑的人影,可攥著门沿的指尖,还是不自觉地泛了白。
三女站在门內,身上都换了早就备好的便装:
夜鶯穿了件米白色的羽绒服,兔毛领口把她冻得发红的脸衬得更小,怀里紧紧抱著装新证件的牛皮纸信封,狐耳被压在绒线帽里,只露出点毛茸茸的边缘;
刺玫换了件深黑色的衝锋衣,腰间的武士刀已被她用厚帆布裹成了长条状,像个普通的登山包斜挎在肩上,眉头依旧皱著,眼底藏著难掩的不舍;
小玲则穿了件浅灰色的长款毛衣,藏青色袍早已收进背包,手里攥著个保温杯,杯里是清晨刚热好的薑茶,指尖还沾著点未乾的水渍。
“先生,我们……”夜鶯刚开口,声音就带著点发颤,尾音被寒风卷得飘了起来。
她往前凑了半步,想再抱一抱温羽凡。
温羽凡抬手,轻轻拂去夜鶯帽檐上的雪粒,掌心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按了按:“到了地方记得报平安,別隨便露异能,尤其是你的耳朵和尾巴。”
他的目光扫过刺玫,又补了句:“现在刀具已经可以託运,不用为这个头疼。到时候跟工作人员说清楚,別出岔子。”
最后看向小玲,语气放得更柔:“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照顾好她们俩。”
刺玫用力点头,喉结动了动,却没说多余的话——她知道此刻再多的叮嘱,都抵不过“平安”二字。
小玲则弯了弯腰,动作依旧恭敬,眼眶却悄悄红了:“温先生您也要保重,我们等著您匯合。”
三女一步三回头地走出侧门,雪粒落在她们的肩头,很快融成了细小的水痕。
直到坐上提前等在巷口的计程车,夜鶯还扒著车窗往后望,看见温羽凡还站在侧门的阴影里,墨色风衣的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晃,像一尊沉默的剪影,直到车子拐过街角,那道身影彻底消失在视野里,她才缓缓收回目光,把脸埋进羽绒服的领口,肩膀微微发颤。
计程车穿行在清晨的京城街道上,窗外的商铺还没开门,只有早点摊飘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车厢里很静,没人说话,只有车轮碾过积雪的“咯吱”声。
刺玫靠在车窗上,看著掠过的街景——她曾在街角的包子铺买过热乎的包,如今再看,却只剩满眶的复杂。
小玲攥著保温杯,指尖反覆摩挲著杯壁上的纹,新证件就放在腿上,“郑喜善”三个字透著陌生,让她心里发慌。
夜鶯则把脸贴在车窗上,看著玻璃上凝结的冰,心里反覆默念著温羽凡的叮嘱。
车子驶进火车站广场时,喧闹声瞬间涌了进来,与车厢里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
下了车,三女下意识地压低了帽檐,跟著人流往进站口走。
只见广场上到处都是背著书包、拖著行李箱的年轻身影,大多是龙雀大学提前放假的学生:
有的背著印著校徽的藏青色书包,正跟同伴说笑;
有的手里举著刚买的烤红薯,热气腾腾地往嘴里塞;
还有的围著围巾,凑在一起看手机上的车票信息,清脆的笑声混著车站的广播声,在雪地里漫开。
“好多学生……”小玲小声说,攥著背包带的手紧了紧。
她们三个混在这群穿著休閒、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里,確实不突兀:
夜鶯的羽绒服、刺玫的衝锋衣、小玲的毛衣,都是常见的款式,再加上手里也提著简单的行李,看起来就像普通的返乡女孩。
进了候车大厅,人就更多了。
检票口前排起了长队,行李滚轮的“咕嚕”声、家长的叮嘱声、学生的打闹声,还有广播里循环播放的“开往 xx方向的列车即將检票”,织成一片嘈杂的声浪。
三女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靠在行李架旁,才敢拿出新证件商量去向。
小玲先攥著自己的“郑喜善”证件,指尖在照片上轻轻划了划,声音带著点迷茫:“我……我在华夏没去过別的地方,樱国那边也早就断了联繫,去哪里都可以,听你们的。”
她说著,抬头看向另外两人,眼底满是依赖——自从跟著温羽凡离开樱国,她早已习惯了听別人的安排,如今突然要做决定,只觉得手足无措。
刺玫把帆布裹著的武士刀往身侧挪了挪,眉头皱得更紧:“去西北吧,找个偏僻的山村。那边人少,消息也慢,不容易被盯上。山里的村民都很淳朴,咱们找个地方住下来,种点地,应该能安安稳稳的。”
她说得认真,指尖还在掌心比划著名山村的模样,显然早就在心里盘算了许久,只觉得“人少”才是最安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