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白莲底蕴(2/2)
大宝法王,行事最为果决狠辣,出手不计后果,在白莲教中兴风作浪,声势一度最盛。
许宣:可惜,已于新安江畔惨死,壮志未酬。
大慈法王,其梦境神通与《白莲真经》最为契合,诡异莫测,几乎无人见过其真身,行踪飘忽。
许宣:真身是伯奇鸟,已经被我顶号。
大智法王,据说是与二代教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常年坐镇北地,暗中布局,教内许多阴谋诡计、长远谋划,多半出自其手笔,堪称白莲教的智囊。
许宣:这一次就扯上因果了,希望他能好吃一点。
大乘法王,则最为神秘,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关于他的信息少之又少,仿佛只是一个存在于教义和传闻中的影子。
许宣:最讨厌这种类似影子一样的人物设定,总是会带出什么很离谱的大事件。
侯生在分享,许宣在吐槽,还挺默契。
“咳咳,除了威名在外的四大法王之外,教内其实还潜藏着不少其他高手,只是他们大多性情孤僻或另有缘由,并未担任具体职务。”
许宣听到这里,心中也是信了的。
画壁魔僧那等净土嫡传的白莲教徒,前段时间才被自己彻底打死。类似这等人物九州之上不知道还有几个。
不禁暗自感慨,这白莲教能绵延三百年而不绝,屡次被围剿又能死灰复燃,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光是明面上已知的四境修士,恐怕就有七八位之多,这还不算那些隐藏的底蕴。
若是真能将这股力量彻底统合起来,一般的宗门大派,怕是说灭也就灭了,绝非虚言。
至于中层骨干如各路香主、使者,以及底层那遍布九州难以计数的普通教众,数量就更为庞大了,构成了盘根错节的庞大网络。
更值得注意的是,侯生提到,四大法王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其实都创立了属于自家的支派。
这些支派虽然都共同供奉白莲圣母为最高信仰,但由于几位大佬对《白莲真经》的理解不同,侧重各异,逐渐衍生出了不同的理念和行事风格。
听到这里,许宣倒是觉得颇为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必然。
便是堂堂道门正统,也分为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等诸多流派,各有主张与传承,大部分都号称源自某位天上仙尊的道统。
佛门亦是如此,虽有禅宗、净土、天台、华严等八大宗派之说,但每一宗之下又门户林立,对佛理的阐释与修行法门也各有侧重,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修行之道,本就如此。
“道理”是根基,决定了能走多远;“法力”是枝干,体现了当下的实力。
道理越是圆融透彻,根基越是扎实,所能支撑和衍生的法力自然也越发浩瀚强大。
白莲教内部出现理念分支,恰恰说明其教义本身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可阐释空间,并非简单的蛊惑之言,真正有了几分正法的气度。
佛道两家之所以能牢牢占据修行界最顶层的位置,历经万劫而不倒,究其根本。
一在广开山门,有教无类,使得道统传承不绝;二在道传寰宇,理念精深,能吸引世间英才。
加之两家修行法门对持修者的心性要求极高,强调积德行善、明心见性,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世人眼中的“正道”代表,承载了人道的期许与气运。
如此一来,既有天道对其传承有序道法自然的认可加持,又有人道香火愿力气运所钟的鼎力支撑。
两家根基之深厚、势力之庞大,自然达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境地。
即便近古以来仙神踪迹渺茫,人间王朝更迭,势力几经洗牌,道门与佛门的超然地位,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白莲圣母那等惊才绝艳意图自创一教,妄图比肩佛道的人物自然深谙此中关窍。
单靠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唯有鼓励属下广开枝散叶,吸纳、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断丰富完善白莲教的经义与总纲,方能汇聚庞大气运争夺那冥冥中的天命。
这才是真正“成佛作祖”、开创万世基业的必经之路。
于是,在其默许甚至鼓励下,各大法王纷纷行动:
大慈法王创建了专注于梦境修行导人向善的“梦善社”。
大宝法王在北地组建了势力庞大行事更为直接的“同善社”。
大智法王则精于谋划,建立了结构更为严密的“九宫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