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大名人回来啦(2/2)
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他们先去了德胜门,坐往延庆的长途客车,在八达岭的时候下车。
这一趟就了他们快三个小时。
不过在去德胜门的时候,沈砚专门带许清寧坐了地铁,京城地铁一號线是中国最早开通的地铁,也是当时唯一的地铁。
许清寧坐在地铁上时一脸新奇,紧紧拽著沈砚的手。
在八达岭长城上,自然有专门给人拍照的,沈砚和许清寧在那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立碑前拍了照,填写了收照片地址后,就下了长城,又在路边等车。
这么一折腾,一天时间就过去了,沈砚和许清寧累得不想再说话,回了招待所就各自睡去。
第二天沈砚带著许清寧逛了故宫,景山公园以及一些老胡同,然后沈砚和许清寧就去买回去的车票了。
排了老半天队,才买到了第二天中午的软臥车票。
买好车票后,又去百货商场买礼物。
许清寧挑来挑去,最终给他们一人买了一双京城老布鞋。
为了买对尺寸,两个人还在那里猜来猜去,最后才给每人都买了一双尺寸稍大一码的。
又是一番折腾,两个人在三天后终於回到了雪野乡。
两个人一下车,就看到停车坝旁边的一栋民居的墙上用白色的大字写著学石见,比贡献,爭当新时代標兵。
另一面墙上又写著一石见精神放光芒,振兴中华勇担当。
沈砚嘴角抽搐,许清寧笑著说:“你又在雪野乡出名了。”
见到沈砚回来,乡亲们都向他行注目礼。
沈砚在人群中见到了赵小波,就问他:“这是谁写的啊?”
“你的小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时,乡长孔军就安排人写了。”
沈砚虽然很想吐槽这写的啥啊,但却没有说,因为一说出来,恐怕就传得到处都是,那时候就让孔军下不了台了。
反正自己也要走了,他们爱怎么弄就怎么弄吧。
赵小波突然像想起什么一样:“你又有一笔款到了,领了再回去吧。”
沈砚这时才舒展地笑了起来,来钱的消息总比其他消息更令人振奋。
这笔钱应该就是《长篇连播》打来的稿费了。
去了邮局一看,果然是这笔钱,沈砚喜滋滋地把钱取了,果然五千三百八十元,和《收穫》给的稿费一样。
赵小波满怀期待地问:“你在我们这里已经存了八千,这次存多少啊?”
沈砚笑著说:“这次不存了,我马上要离开雪野乡了。”
“啊?”赵小波一脸沮丧,虽然也听到了一点风声,但是现在听沈砚亲口说出,还是挺震惊的,他的財神爷走了啊。
“那你的那两笔存款?”
“你放心,那两笔钱我不会提前取出来的,等到期了再说。”
“那就好。”赵小波鬆了一口气。
现在沈砚手里的钱又来到了一万多,他把钱小心放好,然后就和许清寧穿过集上,往家走去。
许清寧总是担忧地看著沈砚放钱的地方。
沈砚笑著说:“没事的,再来几倍的钱我也没问题。”
许清寧被沈砚说得不好意思:“我要是带这么多钱,我估计都嚇死了。”
“那你以后多带几次就好了。”
“我不要。”
“那你以后不想帮家里管钱啊?”
“————”许清寧脸上飞起红云,不说话了。
回去的路上,人们都亲切地和沈砚打招呼,有些人还和沈砚拉扯两句《平凡的世界》。
“沈砚啊,你那《平凡的世界》写得好啊,把我听得眼泪的啊。”
也有人说:“我觉得你那个田满堂不该那么写,我们村的支书哪里有田满堂这么好的,恨不得啥都刨在自家屋里,还能给你村里干点好事儿?”
一些妇女则说:“你怎么能让田润叶不和孙少安在一起呢?你这太让人难过了呀,她们那么好的一对。”
果不其然,广播的效果比书本的效果更好,这些看不懂字的村民,通过广播,深深沉浸入了这部小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