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作品研討会(2/2)
“今晚去喝点?”
“不了,今晚的火车,《平凡的世界》的单行本要儘快上市了。”
“你————又炫耀,有意思吗?”
“我真没有,陈述事实而已。”
”
接下来研討会就开始了。
先是沈砚介绍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然后各个人各自发表自己对这部小说的看法。
汪曾奇说:“石见同志笔下的吃最有嚼头!孙少平躲在中学墙角就著雨水啃黑饃,孙玉厚老汉蹲在门槛上数著盐粒喝稀粥—一五分钱一份的丙菜不仅是贫富刻度,更是灵魂的试金石。”
王濛说:“当田晓霞把《参考消息》塞给少平时,墙上的广播正播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知识青年与揽工汉在旧城墙下的相遇,本身就是时代隱喻—启蒙的火种正在底层蔓延。”
刘新武说:“郝红梅偷手帕被当眾揭发那段,让我想起《班主任》里的谢惠敏。年代对人性的规训,让五分钱的手帕成了压垮尊严的巨石。但石见同志的高明在於一他让顾养民展现出超越阶级的宽容,又让少平用血汗钱替郝红梅解围。黑暗中不灭的善念,才是照亮前路的微光。”
吴强说:“当眾多作家还在回忆过去,石见同志已把镜头对准了沸腾的当下。少安贷款买骡子时按手印的颤抖,少平背石头磨烂脊背也不丟书本的执拗—一这些带著体温的奋斗史,才是真正的新时期创业史!我们刊物需要这样的作品!我们的读者也需要这样的作品。”
无数的解读从会场飘出,最后凝结成一篇篇文章,刊载在各种报纸期刊上。
陈雪在快速记录著,这些东西她都要整理成文章,发表在下一期的《收穫》
上。
研討会结束后,吴强就匆匆离开了。
而且还带走了程永昕,留下了陈雪,这让程永昕沮丧得要死,本来以为忙完——
了能好好休息两天,逛逛京城呢。
“走吧,去我家吃饭。”汪曾奇笑呵呵地说。
“我还要带两位女士,可以吗?”沈砚一脸厚脸皮。
“汪老好。”许清寧和陈雪赶紧打招呼。
“有两位这么漂亮的女士吃我做的饭,荣幸之至,一起来吧。”
於是他们就跟著汪曾奇一起回了他在蒲黄榆的家。
下了公交车后,先去买菜。
汪曾奇带著四个人一起去买菜,场面就有些大。显然汪曾奇经常来这里买菜。
有些相熟的摊主就问:“老汪,又有朋友来家里吃饭啊?”
“是啊。”汪曾奇就去他摊子上挑几样菜。
一群走下来,沈砚和刘新武手里都提著几样菜了,汪曾奇在前面背著手走,一副悠閒的样子。
汪曾奇的房子不大,六十多平,但收拾得很规整,显然是一个爱乾净的人,他的夫人见到有客人来,很是热情,给他们倒水拿水果吃。
然后就拉著许清寧和陈雪,不住地说:“这两个闺女怎么长得这么俊啊。”
汪曾奇在厨房很快就忙活开了,他们想帮忙,都被汪曾奇推了出去。
果然真正会做菜的人,都喜欢亲力亲为,除了已经有默契的人,一个不默契的人去帮忙,反而容易打乱他的计划。
沈砚和刘新武就坐在那里閒聊。
沈砚了解到了不少京城作家的八卦秘辛,还挺有趣的。
到夜幕降临前,汪曾奇就端出一道道菜来,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汪氏家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