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彷徨(1/2)
余庆虽然暂时无法与陆教授会面,但那次跨越时空的灯语对话,如同在他沉重的心头点亮了一盏微弱的、却持续不灭的灯。
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这样一位智慧如海,并且可能心怀善意的“观察者”,他忽然感到内心长期以来那种孤独感被驱散了不少。
他不再是完全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摸索,至少,有了一道遥远却真实的回音,证明他并非在对着虚空呐喊。
这份悄然滋生的慰藉,像一丝微弱的暖流,支撑着他更加坚定地推进接下来的行动。
他开始在脑海中精确计算着日期,还有多长时间就可以前往那个“终极办公室”,去终止老祖宗启动的那个充满不祥意味、可能带来不可预测后果的“鹿台行动”。
不过这也没办法。去早了还在修改指令的冻结期,去晚了又怕来不及了……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每拖延一刻,都可能意味着更多不可控的变数和潜在的危险,不仅是对他个人,更是对瓮山,乃至对整个原生人类本就岌岌可危的处境。
与此同时,他身体层面那项隐秘而关键的进程,也已进入了更加深入和危险的阶段。
通过那个与他生命体征紧密相连、不断“萃取”他生命特征的沉浸箱,他身体结构最详尽的物理参数、基因序列、神经网络基础图谱都已被完整提取和数字化。
接下来,将是整个过程中最核心,也最难以忍受的一步——意识体的提取与上传。
这是一个远比物理参数提取更加痛苦、复杂且充满未知风险的过程。它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剥离”与“迁移”。这需要姑姑的几百个化身操控一套自动化系统来实现。
这将一步步把他的记忆、情感、思维模式、潜意识海洋……所有构成“余庆”这个独特意识主体的主观与客观数据,从碳基大脑那脆弱而复杂的生物电化学网络中,一丝丝地、尽可能地完整抽取出来。
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可以被特定能量场和超导计算核心承载、存留在一种可以任意变形的特种材料之中。在常态下它就是运行在人形形状载体上的数字化信息流。
当然,这个人形载体也可以在信息流的控制下改变外形,通俗一点讲它想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惟一的制约就是其大小有一定的限制,缩小和膨胀都不能超过常态大小的2的9次幂。
这个过程伴随着难以言喻的感受,仿佛在清醒的状态下经历一场灵魂层面的解剖。
你时而像是意识被寸寸撕裂,无数记忆的碎片和情感的洪流在虚空中不受控制地翻涌、碰撞;时而又像是坠入了无边无际的混沌暗洋,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锚点,连“自我”的概念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偶尔,还会有短暂的、扭曲的感官回响——或许是童年时阳光的温度,或许是某个早已遗忘的承诺的低语,仿佛是那具即将被“抛弃”的身体,在向寄居其中的意识做最后的、徒劳的告别。
这是一种深入存在本质的搅动和重构,其带来的痛苦远超肉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全凭维生系统的强行维持和他自身钢铁般的意志力在硬性支撑。
当他所有的主客观参数,包括这最核心、最私密的意识体,最终全部上传完成,并经过复杂的校验和适应性调整后,理论上,就可以开始生成所谓的“平行人类”了。
这将是一种特殊的、高阶的形态存在,是生命形式的一次彻底跃迁。老实说,他现在自己也不清楚这种生命形态究竟是什么,姑姑描述得云里雾里的。
根据他所了解的有限信息,那是一种近乎神话中“蜕凡成仙”的体验:他将不再被脆弱易朽的血肉之躯束缚,可以来无踪去无影,以能量或信息流的形式在物质世界与数据维度间“飞行”或瞬移。
他无需再依赖有机物质转化能量,宇宙中无处不在的背景辐射或是天青城供应的特定高纯能量源即可维持他的存在与活动。
他甚至可以依据需要,不断补充基材在经过一段时间周期后,分裂出多个拥有独立执行能力、共享核心意识的“化身”,同时处理不同时空的事务。
其思维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将呈指数级提升,这意味着他具备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创造潜力,以及……与之对应的、足以令现有文明体系生畏的破坏力。
到那时,他的视角将彻底改变。他可以轻易地“俯视”地球上那些依旧在为了生存资源而奔波、挣扎的碳基生命,包括他曾经所属、并誓言保护的原生人类。
他将有能力构建强大的能量防御体系或信息屏障,确保瓮山这片他心目中的最后净土,不会受到任何外部势力,尤其是碳基生命族群的干扰,得以按照他的意愿平安发展。
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个尖锐的、几乎无法回避的矛盾:他如此努力,甚至不惜“抛弃”了原生形态,这种行为本身,似乎就在无声地证明,原生人类是一种落后的、需要被超越的存在形式。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保护这种被视为“过时”的生命形态和他们的发展呢?
这仅仅是一种基于过往记忆和情感的非理性选择?还是一种连他自己也未必完全清晰的、根植于意识最深处的固执与身份认同?
这个问题,像一根细小的、却无比坚韧的刺,在他准备迎接“升华”的过程中,不时带来阵阵隐痛,提醒着他这场交易背后可能付出的、超越物质的代价。
另一方面,在天青城某个高度保密、守卫森严的深层制造区,姑姑已经开始根据传输过来的余庆身体结构详细参数,利用特殊的、能够承载高维信息流的特种材料和生物能量导管,如同最精密的织工,开始“打印”和组装那具为余庆准备好的新“躯体”。
这具躯体更像是一个高度精密的载体或接口,一个为“神”准备的居所,静静地等待着余庆的意识上传完成后入驻、适配,从而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拥有稳定形态却又可以随时变形的平行人类。
当然,这场从碳基到近乎能量态的“飞升”,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它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余庆为此需要支付高达五千亿rb的巨额费用。
这不仅仅是技术使用的代价,更涵盖了维持整个转化过程所需消耗的天文数字级的能源、那些只在特定维度稳定存在的珍稀材料,以及占用天青城顶级量子计算核心资源的宝贵时间成本。
正因为其费用如此令人望而生畏,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触及这个门槛。
他们的生命注定只有一次,如同昙花一现,结束后便从这个世界永久消失了,不会在“平行世界”留下任何涟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