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兵不血刃(2/2)
轰——!
墨西哥帝国战列舰的炮火覆盖了法国加勒比殖民地瓜德罗普的主要港口皮特尔角。
“登陆准备就绪。”
不堪一击的海防工事在持续炮击下化为废墟,守军早已不见踪影。
“按计划登陆。”
当装备er-38步枪与转轮手枪的墨西哥帝国军登陆时,他们甚至没机会开火。
“投降!我们投降!”
港口里举著白旗走出的守军军官心想:面对能瞬间摧毁海防的敌人,抵抗无异於自杀那名军官不会说西班牙语,只得用法语高喊投降。所幸墨西哥军看到他高举双手走来的姿態,並未开枪射击。
墨西哥军中一名通晓法语的军官上前交涉:
“守军共有多少人?”
“约二百五十人。我们全体投降,请饶恕性命。”
“只要不轻举妄动就不会受伤。回去解除武装列队出来。”
“遵命。”
法国军官保持举手姿势返回基地,不久便带著士兵们鱼贯而出。所有人都如他一般双手高举,未携任何武器。
“方才不是说二百五十人?这里只有二百二十人左右。”
“有些人在炮击中死伤了...”
“...原来如此。很快就会让你们安息,准备葬礼吧。”
墨西哥帝国军隨即开始全面控制瓜德罗普岛。同样的场景也在法国另一处加勒比殖民地马提尼克上演,其首府兼主要港口法兰西堡被更名为墨西哥堡。
1839年12月。
“兵不血刃就占领成功了?守军直接投降了?真是好消息。”国王陛下的愉悦之情溢:於言表。事实上不仅是国王,埃罗尼莫与墨西哥全体臣民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一毕竟他们不仅取得海战大捷,更零伤亡夺取了法国在加勒比的殖民地。
这些岛屿价值不容小。看似渺小的瓜德罗普岛与马提尼克岛实际面积分別达1630与1120平方公里,相当於济州岛的88%与60%。虽远不及古巴辽阔,但作为17世纪初就开始开发的老牌殖民地,岛上种植园体系成熟完善,蔗是其主要物產。
“父亲,若能广泛宣传和平占领的消息,国民支持率必將再创新高。”
“哦?现在支持率还不够高吗?莫非你另有需要民意的计划?”
如今国王已能心领神会。
“正是。有项制度必须趁现在明確一一徵兵制相关立法。”
19世纪上半叶恰是欧洲各国普遍推行大规模徵兵制的时期。
“...確实,错过当前时机恐怕再难推行。”战爭爆发五个月来,除税额微增外,墨西哥社会尚未感受到明显变化。这既得益於长期备战,更关键的是未实施大规模徵兵。而这种將国家经济拖入深渊的制度,偏偏又是现代战爭不可或缺的支柱。
隨著铁路等技术发展带来的物资流通便利,军队补给变得容易一一讽刺的是,这反而催生了倾举国之力斯杀的“总体战“模式。
在原本歷史中,美国南北战爭正是总体战的开端。虽然美墨战爭因实力悬殊未达此规模,但埃罗尼莫深知必须未雨绸繆。
“当前我国既有与强敌法国作战的危机感,又保持著高支持率。加上每日媒体都在报导踊跃参军的盛况,再没有比现在更合適的时机了。”
“准了。著手推进吧。”
“遵命,父亲。”
正如墨西哥帝国预料,法国正从全球调集舰队准备二次进攻。这则未加密的情报被刻意泄露给媒体一一正是埃罗尼莫皇太子的手笔。
“法国要集结两倍规模的舰队捲土重来?”首战胜利带来的鬆懈瞬间荡然无存。在此氛围下,领袖罗伯特议员適时提出了《战时军事动员与兵役义务法》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