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学宫出动,问心无愧(1/2)
第264章 学宫出动,问心无愧
学宫,观星台。
往日这里除了负责观测天象的学子外鲜有人至,但今日,这观星台的顶端却站满了身影。
为首的正是景昭宁。
她依旧是一身月白色的儒衫,气质清冷如雪山之巅的莲花,不染尘埃。
但此刻,她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眸子里却写满了凝重与忧虑。
“师妹,现在就走吗?”
一个浑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随后颜夫子缓步走到她的身边,看着那不祥的天象,脸上满是沉重。
“师兄。”景昭宁回过头,对着颜夫子微微颔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乃我辈儒者之本分,如今南河郡生灵涂炭,妖魔横行,若坐视不理,此心何安?”
她语气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决然却如同万载寒冰,坚不可摧。
颜夫子叹了口气:“我知拦不住你,毕竟公羊春秋一脉讲究的便是大复仇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你若是在此时退缩,那你的道也就走到头了。”
“只是……。”颜夫子顿了顿,神情变得无比严肃,“此次南河郡之行凶险异常,远超你我想象,因为那十死无生的卦象不仅仅是应在陈野身上,更是应在所有踏入那片土地的人身上,所以你此去务必小心。”
“师兄放心,昭宁省得。”
景昭宁说完不再言语,只是静静看着远方,周身浩然正气涌动,一股凌厉的剑意冲天而起,仿佛要将那片不祥的黑红气柱都给斩开。
而在他们师兄妹身后,站着数十位来自学宫各家流派的大儒和夫子。
他们之中有身穿古板深色儒袍,神情严肃,周身仿佛萦绕着无数法度规条的礼法儒学一派;也有神情洒脱,气质飘逸,讲究心即理,追求内心光明的心学一派;还有一些专研《易经》,擅长推演天机,卜算吉凶的象数学派……。
往日里,这些不同流派的儒者们为了各自心中的大道,时常在学宫中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
可今日他们却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所有争议,齐聚于此。
因为他们都清楚地感知到了,那股从南河郡传来的,足以动摇国本的滔天怨气。
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乎人族存亡的危机面前,所有的门户之见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诸位。”
一位须发皆白,身穿祭祀古袍的老者缓缓走出,他乃是礼法儒学一派的领袖,荀夫子。
只见荀夫子神情肃穆,声音洪亮如钟:“南河郡妖魔作祟,荼毒生灵,此乃动摇我大陈国本,乱我人族秩序之大事!我等身为儒门中人,食君之禄,受民供养,岂能坐视不管!”
“荀夫子所言极是!”心学一派的代表,一位看起来不过中年,眼神却睿智通达的王夫子朗声附和,“存天理,灭人欲!此等人欲之魔,当诛!”
“善!”
“当诛!”
一时间,观星台上群情激奋,一道道磅礴的浩然正气冲天而起,汇聚在一起,竟暂时将云州城上空那片被南河郡怨气染红的天幕都冲淡了几分。
很快,在几位大儒的商议下,学宫的应对之策便迅速出炉。
“传我号令!”荀夫子声如洪钟,传遍了整个稷下学宫。
“礼法一脉所有弟子听令!即刻起巡视云州全境,协同玄镜司与府衙,维持城中秩序!妖魔既起,必有宵小趁机作乱,务必以雷霆手段镇之,绝不可让云州乱了分寸!”
“喏!”
随着一声令下,数以千计身穿统一制式儒袍的学宫弟子,如同潮水般从稷下学宫中涌出。
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队,迅速分散到云州城的各个角落。
他们神情严肃,步履坚定,身上散发出的浩然正气让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地痞流氓、江湖匪类心惊胆战,瞬间收敛了所有不该有的心思。
一时间,整个云州城的治安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明。
“象数学派弟子听令!”另一位擅长卜算的夫子开口道,“立即开启周天星斗大阵,监控天下气运流转,务必在第一时间锁定妖魔主力所在,并推演其后续动向!”
“喏!”
学宫深处,一座巨大的八卦祭坛被激活,无数星光从天而降,汇入祭坛之中,形成了一副巨大的,由光影构成的星舆图。
“王夫子,你心学一脉弟子,大多擅长言谈交涉,便由你率领一部分人手,前往京城,面见女帝,陈述利害,同时务必保护好女帝与朝中诸公的安全,以防妖魔狗急跳墙,行刺杀之事!”
“分内之事!”王夫子对着众人一拱手,随即带着数十名心学精英,化作一道道流光,直奔京城方向而去。
“至于剩下的人……。”
颜夫子看了一眼身旁的景昭宁,沉声道:“便由景师妹亲自带队,即刻启程前往南河郡!”
“好!”景昭宁干脆利落地应道。
“诸位,此次大劫乃是我儒门百年未有之变局!是兴是亡,在此一举!”颜夫子环视众人,神情肃穆到了极点,“或马革裹尸,或魂断异乡,但求……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在场所有儒者齐声言道。
这一刻没有流派之分,没有门户之见,有的只是一群为了心中信念,甘愿舍生取义的读书人。
“出发!”
一声令下,景昭宁整个人化作一道璀璨的白色剑光,冲天而起,如同一颗划破天际的流星,瞬间消失在东南方的天际。
在她身后,数十道颜色各异的流光紧随其后,组成一个锋矢阵,浩浩荡荡地朝着南河郡的方向飞去。
这惊天动地的一幕自然也落在了云州城无数百姓的眼中。
他们何曾见过这等阵仗?
但见学宫上空流光不断,大儒进出,气息磅礴。
城内数千学子巡街,秩序井然,肃杀之气弥漫。
这下所有人都意识到,有大事要发生了。
而南河郡的局势也如同雪崩一般,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速度在崩坏。
一开始朝廷收到的还只是关于旱灾与饥荒的奏报。
但很快,随着学宫的介入和一些从南河郡死里逃生出来的官员、商旅带回的消息,一桩桩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逐渐浮出水面。
永安城化为死域,数千人被斩首祭祀,头颅堆成京观,随后整座城池被一把大火焚为灰烬。
沿途官道之上,鬼雾弥漫,诡怪横行,寻常商旅一旦踏入便是有死无生。
当这些线报雪片般飞入京城,摆在女帝和满朝文武的案头时,整个朝堂彻底炸开了锅。
龙椅之上,大陈朝的女帝面沉如水,凤目之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怒火。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磅礴的帝王威压如同实质般笼罩了整个金銮殿。
殿下,文武百官噤若寒蝉,一个个把头埋得低低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尤其是吏部和都察院的官员更是面如土色,冷汗浸透了朝服。
“陛下息怒!”
一片死寂中,太保林海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跪倒在地,“南河郡之事,罪在李牧一人蒙蔽圣听,更在于戾魂宗妖人行事诡秘,防不胜防,老臣恳请陛下立即调派大军,前往南河郡,剿灭妖邪,解救万民!”
他这番话说得大义凛然,仿佛真的是在为国为民考虑。
但一些心思敏锐的官员却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一丝别的味道。
果然,林海的话音刚落,在他身后一名御史便立刻站了出来,附和道:“陛下,林太保所言极是!如今南河郡城已成鬼蜮,仅凭陈野和他手下那几百京营锐士恐怕是独木难支,凶多吉少啊!”
这番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一些属于旧臣党的官员立刻心领神会,纷纷出列附议。
“是啊陛下,陈巡查使此去,怕是……唉!”
“听闻那戾魂宗宗主乃是活了数百年的老魔,手段通天,陈野一介少年,如何能敌?”
“为今之计,还是应以稳妥为主,静待大军集结,再徐图进取。”
他们一个个扼腕叹息,满脸痛心,字里行间却无一不是在暗示,陈野已经完了。
毕竟这群人巴不得陈野死在南河郡。
因为陈野是女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乃是新贵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旧臣党的利益。
如今他身陷绝境,这群人自然是幸灾乐祸。
看着这群人丑恶的嘴脸,站在另一侧的太师吴道甫心中冷笑,但并未多言,因为他清楚,女帝陛下可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主,岂会听不出这些人那暗戳戳的心思。
果不其然,就见珠帘之后,女帝的眉锋渐渐竖起,本就因为挂念陈野而心情极差的她险些当场发作,但最终还是强行冷静下来,随即沉声道:“我已下令调派十万神策大军即刻前往南河郡,此事不用你等操心。”
此言一出,林海等人心头一震,没想到女帝的手笔居然如此之大,上来就是十万大军。
但越是如此,林海心中便越是欢喜,因为这恰恰证明南河郡的局势已经崩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这陈野分明是死定了。
想到这他偷偷侧目看向了一旁的周玄清,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心领神会的低下了头,再不吭声。
至于其他官员也都看出女帝应该是动了真火,自然也不敢再多废话。
就这样朝会结束,吴道甫回到了自己的府邸,然后屏退了所有下人,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长吁短叹。
虽然女帝已经下令调派大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神策军从京城赶到南河郡最快也要十天。
而南河郡的局势却是一日一变,陈野现在恐怕已经孤身深入郡城那座鬼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